(香港文匯報 記者 廣濟)香港路面交通管理即將進入智能新世代,運輸署將透過不同的智能科技,緩解市民等過馬路、繳付隧道費、搵車位等難題。日常生活中,不少市民都遇過馬路上明明無車經過,偏偏交通燈遲遲未轉燈,唯有在烈日下等了又等;駕駛人士也面對同類的苦惱,就算馬路上無路人橫過也要苦苦等轉燈。運輸署正試驗「交通燈號調節系統」,實時按路面人流車流調節交通燈訊號,可減少路面5%至18%的交通延誤,更能合理分配紅綠燈時間,讓行人等待過馬路時不用「乾等」。該系統目前在5個複雜性較低的路口試用,並準備在東涌市8個路口測試較為複雜的路面,進一步測試系統的應用情況。
運輸署由昨日開始至10月間在全港6個地點舉辦「智易出行」巡迴展覽,介紹署方最新推行的智慧出行措施,其中,實時「交通燈號調節系統」是不少道路使用者的福音。
料減5%至18%交通延誤
運輸署高級工程師(智慧出行)張競思在接受訪問時表示,「交通燈號調節系統」的先導計劃試行一年多來,系統運作暢順,成效令人滿意,「根據使用前後統計,能有效減少5%至18%的交通延誤。」
該系統的交通燈上裝有雷達感應器以探測路面車流量情況,「當車流量較大時,就會延長綠燈時間讓更多車輛通行。」除了改善車輛使用道路空間的效率外,還為過馬路的行人帶來便捷。
張競思介紹,除雷達感應器外,新訊號燈上更裝有熱能感應器以探測路口等待過馬路的行人數量,「當有行人行至感應器探測範圍逗留一定時間,訊號燈下方的『拍手掣』就會自動亮燈,無需行人用手操作,同時訊號燈系統會結合雷達感應器探測的車輛數據,計算及分配合理的紅綠燈時間,讓市民能在沒有車輛通過時更快過馬路。」
將來配合不同路口細化設計
目前,「交通燈號調節系統」尚處於初步研究階段,不同路口需配合不同設計,包括儀器種類、安裝位置、探測範圍、感應時長等都需因應實際情況調整,「譬如學校附近的路口,熱能感應器範圍就要避開等候接送學生的家長,以避免誤判為等待過馬路的行人;而某些上落貨車輛多的路口,雷達感應器及系統運算則要將這些因素納入考慮。」張競思說。
實時「交通燈號調節系統」由2021年3月開始試行,目前在5個選定路口(即域多利道/大口環道路口、敬祖路/念祖街路口、欽州街/長沙灣道路口、青山公路/掃管笏路路口,以及青山公路/嘉和里山路路口)安裝。上述正試行的5個路口的訊號燈均屬於獨立訊號燈,複雜性較低。
為令該系統更廣泛地適用於不同路段,運輸署正準備在東涌市中心安裝8個實時「交通燈號調節系統」,範圍覆蓋該區多個聯動式訊號燈,以測試在更為複雜的路面,系統如何能安全有效地應用。
自動泊車系統試行 可「拼」出多一倍車位
自動泊車系統目前正在短期租約停車場及工務工程項目中推行,較相同面積的傳統停車場,車位增大三成至一倍。運輸署同時正研究不同類型的自動泊車系統,包括置於地面的塔型,以及置於地下的圓柱型自動泊車系統,以適應不同空間需求。運輸署高級工程師(泊車項目)楊樂祺昨日表示,「短期內其他自動泊車系統試行點包括將軍澳、深水埗及新蒲崗等。」
目前的自動泊車系統採用拼圖型,去年11月和預計在今年第四季分別於荃灣及大埔使用。楊樂祺表示,自動泊車系統的停泊空間大增,「荃灣海盛路、海角街交界的停車場,共提供245個車位,其中78個為自動泊車車位,而同一空間,傳統方法只能提供33個停車位。」
除了拼圖型,將軍澳、深水埗及新蒲崗亦將試驗使用置於地面的塔型和置於地下的圓柱型自動泊車系統。
隧道系統掃描 自動收費免停車
目前部分駕駛者過隧道時或要停下來繳付隧道費,影響隧道車流速度。運輸署總運輸主任(不停車繳費事務)甘慧明表示,不停車繳費系統「易通行」將於今年底起逐步在各政府收費隧道及青沙管制區推行。實施後,有關隧道將取消人工收費亭及「快易通」系統,汽車通過時無需停車及分流。
運輸署高級工程師(智慧出行)方崇傑表示,車主可在今年底為車輛牌照續期時申請「車輛貼」,或者透過網頁、手機App申請,該「車輛貼」附有晶片,只要車主黏貼於車內後視鏡後方擋風玻璃上,再通過簡單登記,隧道入口會有系統偵測晶片自動收取隧道費。未申請「車輛貼」的車主,隧道系統會透過掃描車牌,向車主發送電子繳費通知要求繳付隧道費。
「出行易」資訊多預估準 適用規劃特別行程
為香港市民提供實時公共交通路線搜尋等道路資訊的手機應用程式「香港出行易」推出了4年,運輸署高級工程師(智慧出行)林宏基表示,該App已陸續新增單車徑搜尋及口岸交通的新功能,並逐步完善綠色小巴實時到站信息、停車場資訊及道路工程實時資訊。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日實測「香港出行易」App,在與坊間的地圖App進行對比後,發現「香港出行易」功能及資訊量較多,巴士到站時間的預估準確性高,但由於該App不具備導航功能,這方面遜於坊間的App。
「香港出行易」App首頁的個人化設定,可根據使用者需要新增各公共交通路線搜尋、單車徑搜尋、的士站位置等眾多功能,並在首頁顯示實時天氣,資訊性十足。不過,香港文匯報記者簡單翻看各功能界面發現,該App功能雖齊全但過於複雜,界面顯示也略為混亂,且不具備導航功能,對於輕度使用地圖且着重於導航的市民來說不太友好,目前Google Play用家對「香港出行易」的評分為3.7分,而App Store中評分僅為2.0分。
然而,「香港出行易」並非Google Maps等坊間地圖App的平行競爭者,而是有其「專用」特點。林宏基解釋,「香港出行易」不是一款導航地圖應用程式,主要是為了市民出行提供豐富、專業、齊全的資訊,「主要用於規劃特定行程。」
香港文匯報記者重點測試了其中幾項特定功能。在公共交通路線搜尋方面,「香港出行易」相比其他導航地圖App,提供的交通工具搭乘選擇更為豐富,且會顯示車資(包含轉乘優惠)、車輛班次實時調整資訊,巴士到站時間的預估亦準確。
新增的單車徑搜尋功能可以找到全港單車徑入口及周圍港鐵資訊。在步行路線規劃時,它會提供視覺輔助路線及行動輔助路線,方便視障及殘障等行動不便人士規劃路線,並詳細提供斜坡、樓梯等路面資訊。總括而言,「香港出行易」最適用群體是駕車人士,App中提供全港停車場實時資訊及路邊咪錶位實時資訊,林宏基表示,目前App已涵蓋全港530個非咪錶停車場,其中400個為私人停車場,將來停車場資訊還會持續增加。
「智易出行」巡迴展
為慶祝香港特區成立25周年,運輸署舉辦「智易出行」巡迴展覽,介紹署方推行的智慧出行措施,包括「香港出行易」手機應用程式、不停車繳費系統、自動泊車系統、實時交通燈號調節系統,以及其他創新科技方案,歡迎市民到場參觀。除展板介紹外,部分展覽地點會展出立體模型,例如高塔型自動泊車系統及實時交通燈號調節系統,亦設互動遊戲及照相區。
此外,在荃灣愉景新城舉辦的展覽是「智方便」獎賞計劃下的慶祝活動,市民可在展覽期內即場以「智方便」流動應用程式領取獎賞計劃電子印花。詳情點擊瀏覽「智方便」專題網站。
(來源:香港文匯報A02:要聞 2022/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