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 記者 葉心弦)香港創科迎來大發展的春天,科研人員信心倍增。香港科技大學海洋科學系講座教授錢培元表示,習近平主席對香港創科的關心,給了大家極大的鼓舞,受到「資金過河」等惠港政策吸引,愈來愈多香港科學家參與到國家計劃中。
錢培元說,海洋大國不等於海洋強國,海洋強國需要海洋科技的研究發展及海洋的管理控制;香港聚集大批科研人才,應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把握機遇。他分享說,國家近十年已造出逾20艘大型科研考察船,香港科研人員可搭乘國家科考船到南海做研究。背靠國家,香港科學家更能專心做科研,更容易獲得成果。
錢培元為科大捷成David von Hansemann教授、海洋科學系講座教授、生命科學部講座教授、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香港分部主任,於1993年來到香港科技大學任教。他回憶說,當時香港院校的教授只專注教學,做科學研究全憑個人興趣愛好,但科大在創立後不斷開展科研項目,逐漸帶動香港的研究氛圍,各大高校紛紛推進科學研究。
合作實驗室獲「資金過河」
他續說,在上世紀90年代,香港科研人員所獲得的科研資金遠遠多於內地。他舉例,當時內地一個科研項目可獲得為期3年、總額為3萬元人民幣的資助,同樣時間的科研項目,香港人員可獲得近100萬港元的支持。他表示,當時香港和內地合作較多,香港亦會向內地項目提供經費支持。而隨着國家經濟的迅速發展,錢培元表示,內地科研的資金支持力度逐漸超過香港,比舊時翻了逾30倍。
2019年,透過「資金過河」計劃,由錢培元擔任主任的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香港分部在科大成立,該分部首期三年共獲得1.14億元人民幣科研基金,主要開展海洋生態系統的健康與安全、冷泉生態基因組等研究,結合香港與國際研究力量,擴展海洋產業發展新空間,推動大灣區的海洋經濟發展。
錢培元表示,除了科研經費支持,內地還提供先進的科考設備及合作項目。錢培元自豪地說,十年前,國家僅有一艘可以開到公海大洋的科研考察大型船隻,但現在已擁有超過20多艘我國自主建造的科考船。他續說,這些船造價需10億元左右,多數重達5000噸,船身過百米,並配有世界一流的設備。
錢培元坦言,由於各種因素阻礙,香港目前沒有一艘科考船,但香港背靠祖國,加入國家發展大局,可以充分利用國家資源,向內地租用科考船,並通過和內地其他科研團隊合作,共享航次,分享研究成果,共同為建設海洋強國貢獻力量。
他透露,團隊曾三次租用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的「海洋地質六號」調查船,到南海進行科研考察;今年8月下旬又會租用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的科考船和遙控無人潛水器,到南海西沙群島附近的冷泉進行生物樣本採集等工作。
南海考察 兩地人員合作共贏
國家主席習近平6月30日視察香港科學園時指出,希望香港與大灣區城市珠聯璧合,強化產學研創新協同。錢培元表示,香港具有強有力的人才優勢,而內地產業鏈完整,各地充分發揮所長並結合一起,形成多方合作網絡。錢培元團隊早前研發的塗在船底和漁網上的無毒丁烯酸內脂類防污損劑已在深圳落地項目公司,並完成試行生產,與多家內地集團合作,利用兩地優勢,期望日後能把有毒的進口塗料從中國市場「趕出去」,保護我國海洋環境。
錢培元團隊中的研究助理教授程愛芳於6月剛從南海考察回港,她說,此次共享航次還遇到大灣區的科學家及科研人員,在長達一個月的科考之旅中,灣區及香港的科研人員互幫互助、交流經驗,合作共贏,「科研讓我們聚集一起,收穫友誼的同時,亦共同為國家海洋科學發展貢獻力量。」
學者首赴西沙考察 海軍護航倍安心
冷泉生物的多樣性、功能以及基因組學是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香港分部的研究方向之一,錢培元教授團隊曾多次出海採集樣本。在今年初,團隊曾派出4名科研人員前往南海西沙群島附近的海馬冷泉進行考察,其中就包括32歲的程愛芳。她回憶說,長達一個月的海上生活中,由於一心投入研究,已然顧不上暈船等不適反應;她還說,在國家的海域做研究,有海軍保駕護航,科研人員都更有底氣,安心工作。
32歲的程愛芳是科大錢培元教授團隊的研究助理教授,主要對具有藥物開發前景的海洋生物資源進行深度挖掘研究等。今年初,程愛芳與另外3名同事登上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的「海洋地質6號」調查船,與其他內地同行一起前往南海西沙群島附近的海馬冷泉採集生物及環境樣本。
克服暈船不適
由於疫情隔離政策及突發的爆疫情況,3月初到達內地後接受隔離的程愛芳,5月17日才在東莞登船,開始一個月的南海科考之旅。
第一次出航考察的程愛芳提早準備了暈船藥,但她在航程中並沒有服用。她說,遇到海況不好或通宵工作時會略感難受,但因為專注研究,所以一切痛苦都無形之中被克服了。她分享道,有其他暈船嚴重的科研人員食不下嚥只能卧躺,「確實海浪大的時候根本站不起來,躺在床上都會滾動。」
除了環境的考驗,工作上也遇到不少挑戰。愛芳表示,此次出海需要找尋上次考察中放置在海底的誘捕器等裝置,發現收穫不及預期;偶爾還會遇到機器故障,令深潛作業的時間較長,科研人員常需要通宵監測並處理樣本。
儘管困難重重,程愛芳覺得工作很安心。她指出,在自己國家的海域進行科考會更有底氣;她聽到船員提起,西沙群島海域附近有駐軍,故不怕外來的打擾,工作亦更投入。
同樣是科大的研究助理教授蘭奕,將於今年8月下旬跟隨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的科考船「向陽紅一號」出發前往海馬冷泉進行考察。她得到程愛芳傳授經驗後信心大增,雖然是第一次出航,但她希望能專注於研究,帶回更多有價值的深海樣本。
程愛芳寄語香港年輕科研人員,科研路上除了要有刻苦耐勞的精神,亦要敢於在國際交流上發出自己的聲音;隨着祖國愈來愈強大,年輕學者也應更有底氣說出自己的科學研究成果,告訴世界中國的實力。
籲科研青年勇於跳出舒適圈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視察香港科學園時指出,青年人是全社會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創造性的群體,也是推動創科發展的生力軍。要為青年人鋪路搭橋,提供更大發展空間,支持青年在創新創業的奮鬥人生中出彩圓夢。
錢培元表示,現時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香港分部共有62個科研項目,其中有較多項目的首席科學家都為年輕教授。他指出,對比功成名就的教授,年輕教授資歷較淺,經驗不足,但他認為,「年輕人具有充分的活力和創新意識,這些年輕的科研人員是海洋科學事業的未來,他們需要更多參與到國家大型項目中的機會。」
對於未來希望進入香港科研界的青年,錢培元給出4點建議與期望。第一,他認為青年科研人員應選擇自己喜歡的領域進行研究,並持之以恆;第二,科技研究難以一帆風順,青年應學會承擔挫折,不斷在失敗中汲取經驗教訓;第三,現時科技發展速度快且需要多學科融合,青年學者需勇於跳出舒適圈,主動接受和嘗試新事物,這樣方能促使自己不斷進步。
昔日自卑 今日自豪
另外,錢培元說,香港年輕人應把握好國家高速發展所帶來的機遇,但他坦言,現時很多青年並沒有認識到國家的強大對自己的益處,缺乏歸屬感。他憶述,上個世紀,他曾到北美讀書,當時中國人還難以走出國門,他在路上見到一個同胞都會興奮不已;而現時世界各地都遍布中國人、中國文化及科技,「過去的自卑感,都已變成今天的自豪感。」
錢培元表示,國家的強大不僅局限於科學和經濟方面,是一個綜合能力的體現,包括為民眾提供安全感;在這樣的背景下,科研人員才能專注、安心地開展科研工作。他希望香港年輕人應以國家強盛為驕傲,明白「國家好則香港好」,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建設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盡綿薄之力。
(來源:大公報A5:要聞 2022/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