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3年夏季的一天,毛澤東來到江西瑞金北部的大柏地。當時他詩興盎然,隨即創作出了膾炙人口的詩句:「雨後復斜陽,關山陣陣蒼。當年鏖戰急,彈洞前村壁。」其中,「鏖戰急」描繪了幾年前發生在這裏的一場驚心動魄的戰鬥。

這場戰鬥究竟是怎樣發生的,它對於當時的革命來說又意味着什麼呢?
鏖戰大柏地
絕處逢新生
1928年12月,湘贛兩省國民黨軍向井岡山發動第三次「會剿」,妄圖將紅軍徹底消滅。紅軍面臨着巨大危機。

1929年1月初,柏露會議決定紅四軍主力「以迅速手段佔領江西敵人後方,使江西軍隊回兵救援」,從而力求「圍魏救趙」,以解井岡山之圍。
1月14日,毛澤東、朱德率領紅四軍主力離開井岡山,向贛南出擊。紅軍沿途遭遇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屢次陷入險境。

2月9日,紅四軍主力轉戰至大柏地時,國民黨軍第15旅旅長劉士毅對紅軍窮追不捨。危急時刻,毛澤東在王家祠主持召開會議,決定利用大柏地有利的地形,誘敵深入,殲滅尾追之敵。
1929年2月10日,當國民黨劉士毅旅的先頭部隊到達大柏地的界山龍角山時,先前埋伏在此處的紅四軍第28團第2營立即打響了戰鬥,他們佯裝敗退,將敵人引入杏坑附近麻子坳——紅軍布下的「口袋」。
2月11日上午9點,敵人主力會合後全部鑽進了紅軍設的伏擊圈,紅軍立即發起總攻。當紅四軍第28團第3營殲滅了敵軍指揮所、截斷了敵人的退路時,敵人已經陷入紅軍的層層包圍之中。

時機一到,朱德一聲令下,所有紅軍將士們向敵人發起猛烈進攻,一生很少摸槍的毛澤東也拿起了槍,帶着警衛排向敵軍陣地衝鋒!

紅軍以泰山壓頂之勢撲向敵人,於正午時分全殲被圍之敵,俘敵800餘人,繳槍800餘支。
大柏地戰鬥獲勝,紅四軍絕地逢生,紅軍士氣大振。據史料記載,陳毅後來描述這次戰鬥說:「為紅軍成立以來最有榮譽之戰爭」。
1933年夏天,毛澤東再一次經過大柏地。回想起當年紅四軍在這裏拚死反擊,百感交集,吟出了一闋詞《菩薩蠻·大柏地》:「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雨後復斜陽,關山陣陣蒼。當年鏖戰急,彈洞前村壁。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

「這首詞,以精粹的筆觸,體現了共產黨人的鬥爭精神。我們黨一路走來,就是在鬥爭中求生存、獲發展、贏勝利。經歷了血與火的考驗,這種精神歷經千錘百鍊,顯示奇光異彩。這就是這首詞的精華所在。」
——中共黨史專家 江英
《菩薩蠻·大柏地》整首詞「亦畫亦詩」,情景交融,成為影響後世的佳作,也成為許多藝術家創作的源泉。

畫家王子武有感於毛澤東的詩詞《菩薩蠻·大柏地》,開始創作國畫《雨後復斜陽 關山陣陣蒼》。作品一經問世,立即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

藝術再現戰鬥場景
對比凸顯詩詞意境
王子武先生的國畫作品《雨後復斜陽 關山陣陣蒼》取自毛澤東詩詞《菩薩蠻·大柏地》的意境,將革命浪漫主義的情懷與淋漓蒼勁的筆墨相融合,隨着偉人的詞句遙想當年大柏地戰鬥的場景與意境。

頂天立地的山體佔據了畫面的主要部分,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大山以豐富的墨色渲染鋪陳,從畫面右下側到左上側,墨色由淡入濃,拉開了近景、中景與遠景。

自山峰而下,畫家飛揚揮灑的墨筆,留下了輕重相間、虛實交錯的皴擦墨痕,雜而不亂。

山腳下,一行隊伍,人馬相間,沿曲折的山路蜿蜒而行,形成了一道向上攀緣的反「S」形曲線。

巨大塊面的山巒與連點成線的隊伍,在比例上形成了強烈的反差。龐大山體的壓迫感進一步加劇,冷峻的自然環境和殘酷的戰爭氛圍迎面襲來。

戰士們身體傾斜、奮力向前的姿態,讓人自然地聯想到山谷中的獵獵寒風和坎坷道路。幾面紅旗在隊伍中飄揚,象徵着戰士們頑強與堅毅的革命信心,更令人備受鼓舞。

在畫面的左上角,山巔之上,團團烏雲正欲散去,天空露出雨後的彩霞,赭石淡色平塗,霞蔚燦然,暖色雖不濃烈,但在以深沉墨色為主的畫面中顯得格外生動,好似在艱苦的歲月中給人以無限希望。


他翻閱了關於大柏地戰鬥的大量史實資料,併到江西大柏地進行實地寫生。遙想當年紅軍面對逆境血戰到底的景象,畫家王子武深受震撼。

但是,如何將紅軍戰士那種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大無畏精神用浪漫的形式表現出來,又如何展現出毛澤東詩詞中「雨後復斜陽,關山陣陣蒼」的意境,這成為困擾王子武的難題。
在確定創作方向後,畫家王子武不斷自我否定與創新,於1981年完成了《雨後復斜陽 關山陣陣蒼》這幅作品。
硝煙遠去 精神永存
「當年鏖戰急,彈洞前村壁。」90多年的時間過去了,當年的硝煙早已遠去,但絕地反擊,勇於勝利的戰鬥精神卻歷久彌新、熠熠生輝。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億萬人民披荊斬棘、攻堅克難,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成功應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使得黨和國家事業取得了全方位、開創性成就。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號」巨輪承載着14億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向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彼岸,乘風破浪,一往無前!

在大柏地戰鬥中還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畫作《雨後復斜陽 關山陣陣蒼》還有哪些藝術特色?
讓我們跟隨中共黨史專家江英、美術評論家于洋一起,了解《雨後復斜陽 關山陣陣蒼》背後的故事。

更多精彩內容
敬請關注
CCTV-1
5月16日 22:30檔
《美術經典中的黨史》
(來源:央視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