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 記者 黃書蘭)香港特區第六任行政長官選舉日前圓滿完成,李家超高票當選。回顧完善選舉制度後的首場特首選舉,擺脫了以往選舉的泛政治化,李家超能夠在選舉過程中全情專注與全港各界深入交流,在集思廣益下不斷完善政綱,在一個月內廣泛凝聚了堅實的民意支持。是次選舉進一步反映中央去年主導完善香港選舉制度,一掃以往流弊,除了能杜絕反中亂港勢力入侵香港特區的管治架構妨害特區政府有效施政外,亦有助促進香港社會共同聚焦改善民生,發展經濟,加強交流協作,充分發揮民智民力下,務實、高效地施政,是一次展現新選制、新氣象的成功選舉。
【變化一】拒亂港者阻撓 團結同開新篇
舊選制:
香港過往的選舉制度讓反中亂港分子有機可乘,進入議會後事事與特區政府唱反調,阻礙特區政府施政,事例多不勝數,如每年審議財政預算案時「例牌」拉布阻撓、拖延工程撥款;又如便利兩地市民的「一地兩檢」,反中亂港分子當年就一再妖魔化,透過販賣恐懼煽動市民反對有關措施,但事實都一再證明,有關人等只是「為反而反」。
新選制:
完善選舉制度後,立法會亂象消失,社會各界都看到更高效、更務實、更有益於社會運作的議會實況,也推動凝聚社會各界在是次特首選舉團結共同開新篇,提出更多切實議題,進一步提升香港特區的施政效率,讓政策更貼地可行。
是次選舉中,社會各界都再向前行一步,紛紛提出要檢討特區政府官員的問責制,設定「關鍵績效指標(KPI)」以確保施政效率,要改善公務員團隊內的互相卸責問題,同時為特區政府如何關顧基層、為青年創造機遇、助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等提建議,反映社會期待見到更有為、更幹實事的新一屆政府。
有關建議亦為李家超所吸納,與李家超宣布參選時提出建立「我和我們」的團隊文化不謀而合,進一步展示出社會團結起來「同為香港開新篇」的新氣象。
【變化二】入閘嚴格把關 防止外力介入
舊選制:
香港的「一國兩制」優勢得天獨厚,但過去由於維護國家安全上的漏洞、選舉制度的不完善,令外部勢力有機可乘,他們透過選舉在香港安插棋子,散布反中亂港主張,而這些棋子當選後甚至公然以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的身份要求外國所謂「制裁」香港,並一再與外部勢力聯手,裏應外合唱衰香港。這種情況令不少愛國愛港市民痛心,並一度感到無可奈何。
新選制:
只有確保國家安全,香港市民才能安居樂業,社會才得以繁榮穩定,故完善選舉制度後的3場選舉,所有候選人都必須經過候選人資格審查委員會把關,確保所有候選人都是愛國愛港人士,忠誠效力香港特區。同時,在選舉委員會選舉率先舉行的情況下,其後參加立法會選舉、行政長官選舉的人士,還會經「雙重把關」,須獲得五大界別各有一定比例的選委認同。此外,由於選委會的第五界別涉及全國性代表,亦大大提升了參選人對香港與國家關係的議題和政策的思考。
是次行政長官選舉中,當選人李家超其中一項為社會公認的特質,就是愛國愛港,對國家、對香港忠誠,無畏無懼外國勢力的干擾及阻撓,對被美國所謂「制裁」嗤之以鼻。社會各界亦有信心他能帶領忠誠的團隊服務香港,抵禦外部勢力的干預行為,助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變化三】免除抹黑攻擊 聚焦經濟民生
舊選制:
過往香港特區多屆行政長官選舉及立法會選舉中,反對派均以政治議題掛帥,惡意謠言氾濫,甚至有反中亂港勢力趁機炒作不符合香港實際情況及憲制秩序的政改主張,以此攻擊與有關政治取態的候選人,令候選人的競選工作往往因此備受干擾,需分心澄清抹黑攻擊,難以專注宣揚其施政理念,更難以在務實的民生、經濟議題上凝聚社會廣泛共識,達至有效施政。
新選制:
隨着完善選舉制度下,反中亂港分子在候選人資格審查委員會把關下,已無法混入特區政府的行政和立法機關。新選制下,候選人能夠在競選過程中全情專注,就施政理念、政綱廣泛諮詢社會各界,完善出台內容,亦能藉此爭取認同、支持,以便在當選後迅速就已有一定共識的議題,聚焦民生和發展開展改革,回應市民關切。
是次李家超在其政綱中提出的四大政策綱要已在社會各界廣獲支持,包括強化政府治理能力,團結一致為民解困;精簡程序多管齊下,提供更多安居之所;全面提升競爭實力,創造持續發展空間;同建關愛共融社會,增加青年上流機會等,既有利其廣納人才組建管治班子,亦有利在上任後凝聚社會各界力量為市民謀福祉。
【變化四】摒棄政治爭拗 議會回復理性
舊選制:
過往的選舉制度下,反中亂港分子刻意「為反而反」,「口水戰」由選舉打到入議會。香港的房屋、醫療、安老等深層次問題急須處理,反中亂港分子過往在有關議題上,只會將問題全歸咎於特區政府,並以此一再要求其他參選者解答,以出位過火言論挑動市民情緒,以爭取支持,但在入到議會後就以阻撓政府施政為己任。例如2020年立法會財會審議特區政府推出的第二輪「防疫抗疫基金」撥款時,便遭到攬炒議員拉布,浪費大量時間阻撓表決;攬炒議員更於2019年10月起故意拖延立法會內會主席選舉程序7個月,嚴重阻礙議會運作,成為過往選制中的一大弊病。
新選制:
完善選舉制度後,反中亂港分子會被嚴格審視是否真誠擁護基本法及效忠中國香港特區,無法再蒙混入閘製造事端,從而杜絕以往亂象如謾罵、肢體衝突、事事搞對抗等。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下的第七屆立法會,議員都積極就議案發表務實意見;而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亦恢復了每個月一次的立法會答問會,與議員們「短問短答」,理性論政,重新聯結行政立法關係。
正因為新選制無須打「口水戰」,李家超在宣布參選第六任行政長官選舉後可更聚焦社會現實議題,並提倡「以結果為目標」的施政理念,主張訂立「關鍵績效指標(KPI)」等,並以此了解社會期待。不同選委、市民都認為,新選制下新一任特首可帶領特區政府以結果導向,提升施政效率,更好地服務市民。
【變化五】杜絕政客攬炒 全民建言獻策
舊選制:
過往選舉的議題設定,幾乎都由「政客話事」,市民更關心的是民生、醫療、教育等議題,務實服務市民的從政者雖然有一定支持,但亦因為反中亂港分子的騎劫舉動而影響選舉中受關注的議題。例如,攬炒派於2020年透過煽動市民參與所謂「35+初選」,企圖控制立法會,從而癱瘓特區政府施政,妄想「攬炒」國家和香港,令原定於同年舉行的立法會選舉難以聚焦討論民生等有助為市民謀福祉的議題。
新選制:
香港去年在中央主導下得以完善香港選舉制度,之後3場選舉不復見這類弊病,從而能真正討論市民關心、關係民生及經濟發展的議題。是次的行政長官選舉中,李家超在公布參選後的首個工作天便已「一日走十場」拜會多個政黨團體,並連日馬不停蹄落區探訪基層市民、到街市了解社會大眾的日常生活、參與多個不同界別的選委見面會,積極聽取各界意見和建議。同時,李家超的競選辦每天接收多封來自不同團體、市民、青年的政綱建議書,使其政綱在廣納民意下,涵蓋政府管治、土地房屋、經濟發展和社會民生等範疇,不少市民認為內容全面務實,亦感到自己的意見被吸納,是真正全民參與、民主協商的一次選舉。
【變化六】修補對立撕裂 各界團結為港
舊選制:
一如西方的選舉制度,選舉、投票後往往會造成社會撕裂和更大對立,香港過往的選舉亦逃不過這魔咒,不同陣營的參選者甚至支持者互相對立。例如上一屆的香港特區行政長官選舉,以「民主300+」自居的反對陣營從一開始就玩杯葛、搞對立,並非理性務實的選委的表現。
新選制:
完善選舉制度後,「愛國者治港」原則得以貫徹落實,不論是持什麼理念、代表什麼利益,大家都有共同為香港好、為國家好的理念,杯葛、對立這樣的擺姿態行為不再出現,取而代之的是社會各界紛紛為政府施政及香港發展積極建言獻策。在選舉委員會進行重構及增權後,選委人數由1,200人增至1,500人,由四大界別增加至五大界別,代表性更廣泛全面。這次在李家超與選委的交流接觸中也能看到,工商界、不同政黨、青年、教育界、科技界、醫療界、全國性代表、漁農界、地區義工、少數族裔都積極發聲,且其聲音都得到重視。大家的訴求縱使不同,卻有着同為香港開新篇的目標。
在香港特區第六任行政長官選舉中,李家超高票當選,不同界別都期待他帶領新一屆特區政府推動香港向前發展,形成社會團結一致的新氣象。
(來源:香港文匯報A05:要聞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