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日進食的食物,經過腸道消化便會從大便排出來。但有時排便不順、便秘,或是大便顏色很奇怪,也是身體發出的警號,因為腸道除了是消化器官,也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我們的身體狀況,從大便的顏色、氣味、形狀等便能一清二楚。
大便黏馬桶是一種腸胃濕熱的症狀
排泄物的顏色、形態,是醫生診斷疾病的重要依據、線索之一。一般來說,最理想的大便應為長條狀、平滑的。倘若大便偏濕、軟黏,且伴隨有惡臭,甚至會黏馬桶,或出現不斷放響屁的狀況,則反映體內濕氣重。
在中醫的角度而言,大便會黏馬桶,是一種腸胃濕熱所引起的症狀。而導致人體腸胃濕熱的原因,則與日常飲食習慣有關,包括:嗜吃大魚大肉等高油、高糖、高蛋白質的食物、愛喝冷飲、飲食不知節制等不良習慣,會令造成腸胃消化能力變差,腸道菌失衡,壞菌太多、好菌太少,自然就會導致糞便不易成形,型態與質地較為濕黏。
胃腸濕熱的人,除了會有大便偏黏的問題之外,往往還會伴隨有容易疲倦、皮膚容易出油或是長濕疹、痤瘡,以及下肢水腫、體味不散、食慾不佳等問題,更甚者或有機會出現月經失調或不孕等情況。
此外,一些人會因為經常性的熬夜、暴飲暴食、過於勞累、焦慮不安而造成腸胃功能紊亂。而年紀較大的患者往往會因為腸道蠕動減緩而導致排便不正常,長期積累糞便會流失水分,變得比較乾燥,導致排便時出現黏馬桶的狀況。
大便黏馬桶是癌症的徵兆嗎?
至於出現大便黏馬桶的情況,究竟與癌症之間有沒有關係呢?目前並沒有明確科學實證顯示大便黏稠的人罹患大腸癌的機率較一般人高。不過,醫學界普遍的看法是,雖然兩者間沒有直接關係,但仍必須嚴加注意,因糞便的型態是反映人體飲食內容的指標。濕熱體質且伴有大便偏黏困擾的人若沒有盡快改善生活習慣、調理濕熱體質,長此以來,恐將導致腸胃受損,腸壁黏膜無法阻擋毒素、細菌、黴菌等進入體內。一旦腸道中的免疫細胞活性降低,癌細胞無法被殺死,罹患癌症的機會或將大幅提升。
雖然大便黏馬桶不完全等於罹癌,但市民不妨將其視為身體提醒自己生活習慣不佳、飲食失衡,所發出的健康警訊。想要改變濕熱積聚問題。在日常生活、飲食上應謹記下列四大原則:
一、多運動:
運動能增強人體抗氧化能力,降低自由基的產生,除了有利減肥,更重要的是運動能促進排汗,汗水會將身體內的濕和熱排出體外。因此,建議都市人應養成一周至少3天以上,每次20分鐘的運動習慣。
二、多纖維:
水、纖維、酵素是促進人體排便的三大要素。當中膳食纖維不僅改善便祕,還有助於降血脂、降血糖、提供腸道益生菌生長所需的養分。因此,日常飲食上可多吃五穀雜糧類、堅果豆類、蔬菜水果等植物性食物以補充膳食纖維。
三、少甜食:
最近的研究證實,當人體服用含糖食品之後,血糖會迅速飆升,使胰島素過度分泌,最後刺激癌細胞增生,所以想要防止癌症,市民還是少吃糖為宜。
四、少熬夜:
熬夜時肝臟要持續代謝,更會使血糖升高,不僅令人體免疫力變差、解毒功能、新陳代謝下降,體重就會越來越重。此外,肥胖是一種發炎反應,容易形成濕熱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