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文匯網報道,行政長官參選人李家超今日(29日)上午公布社會各界期待的政綱。香港教育評議會認為,李家超公布參選迄今,時間緊迫,競選團隊積極展開競選工作,現公布施政大方向、大綱領。當今世局多變,新一屆特首施政必須力行「團結是要務,目標實踐,香港要進步」的三要。而任何時代、任何環境,發展教育都是希望所在。李家超的政綱共四點綱要,直接觸及學校教育(過百萬持份者)相關的,重點在於第4點大綱:「同建關愛共融社會,增加青年上流機會」,當中有關「優化教育,製備未來」之略述,即「加強教師專業操守和培訓,表揚才德兼備的教師,完善老師的專業發展,及培育出愛國愛港,具備世界視野,專業技能,積極終身學習的一代」。香港教育評議會現提出十點教育內容以作補充,並供特首候選人參考。
一、教育規劃工作有頂層設計要落實
在尊重《國家憲法》及《基本法》的大前提下,置制定向、組成「香港教育策略、規劃與組成發展工作委員會」,當中包括具備「研究能力」,「倡議能力」及「實踐經歷」三方面的人才,有薪有責,有效率、有效能的直接向特首負責,並與教育局局長及常任秘書長保持緊密溝通,集結教育前線的意見,以確保一國兩制下的教育事業推動能一線到底,以設定、調整、鞏固、充實發展,以及更重要的傳訊推廣的策略思維,落地行動,務必讓香港穩守在國家、亞洲乃至世界教育前列的地位;
二、教學專業一體化以增效能
教育局務必將行政、考評與課程,乃至師資培訓認證課程,在五年內規劃一體化,由教育局緊密諮詢學者專家及前線工作的意見,直接統領及辦理;學校的課堂(實體及網上)教學,是確保師生品與學成長最重要的關鍵所在,因此教局與辦學團體須與學校合力,營建校本的觀課文化,促進教學質素;設定政策、投入資源,教育局可參照過往內地與香港姊妹校締結成功的經驗,再聯合內地相關教育部門,一起牽頭,鼓勵香港民間學校積極參與,取長補短,多找試點,若產生成果,再全面推行,促成大灣區九市兩特區,組成「優質教學互動圈」分享獨特、集思廣益,凝聚教育大共識、實現大進步!
三、重視國史、國學(中華文化)、國情三結合,「活化」國民教育
今天香港中學,中文科考試內容,沒有認真規劃中華文化的吸納,經典文章閱讀、考核所佔的比例甚少,中史科、中國文學科選修選考的人數亦連年下降,而中、小學普教中的政策,已忘初心,選用普教中的學校日益減少;另一方面,香港年青一代對身份及國家認同又出現頗大潛藏危機,因此推動蘊含國史、國學、國情三合一的「國民教育」是未來教育施政重中之重,而國史、國學、國情綜合教育,要以4E(教育Education、參與Engagement、經歷Experience、激勵Exposition)推動,鼓勵全港中學生畢業前有一次的三地連環遊學,以鞏固香港、國家、世界三者缺一不可的重要觀念;
四、敢於處理專業失德個案
教育局善用、敢用法定「獎懲權」,對每間學校面對失德狡辯老師,查明屬實的個案,不假顏色、限期處理妥當,並要公開向教育持份者交代;年前,教育局斷然取消應屆歷史科歪情歪理的、完全違反教育展業操守的考題的要求,可視作成功案例。
五、讓中學生「留港考試」成優秀選項
將中學文憑試(DSE)精英考試活化,增加「取士」方案,可讓部份學校學生以選擇校評代DSE公開試的選擇。大學收生及學系務必更多元化、大學認可資格更需要設置多元渠道以激活年青人不同的志趣,以及由主動學習而來的成功感,讓多元能力的學生具有多元的被「認證」的真實機會,讓普羅的香港中學生安然「留在香港考試」成為優秀的選項,這對香港未來顯然十分重要;
六、撥備獎勵「閱」「專」「德」「訊」推動
閱讀、專題研習、德育及資訊科技應用四大範疇,全面更新、重新出發。從(QEF)優質教育基金撥備40億獎勵基金以作支援(由政府主導,可更靈活使用,鼓勵具民族情感、國家觀念的民間有志團體承辦)。教育「閱」「專」「德」「訊」四大範疇設定目標,當以鼓勵、獎勵青少年建構活知識、培育家國情懷,以及處事做人核心價值為大方向;特別要提出的是,從知、情、意、行層層深入認識基本法、國安法,增強師生對一國兩制的熟識及守法的觀念,這是一國兩制之根本!
七、激活「請入來,走出去」香港教育人才庫
香港早已成為國際都會,各級學校教育的成果積累,具應可國際水平,但不進則退,特區政府應打破固有框框,制定行政方便措施,以及增設大量獎學金,鼓勵內地及海外嚮往香港教育的學生,入讀香港各級學校,使得香港教育國際化更名符其實。
特區政府應設置常規性撥款,推動「教師帶薪進修」,讓連續教滿十年,在教學事功上稱職標準的教師,能享有有終身一次的一年帶薪進修。事實上,教育觀念推陳出新,教師對香港、國家及世界一體的教學思維,有必要調整及發展。
更重要的是,讓社會各界乃至年青一代,充份感受特區政府尊師重教政風,以及發展優質教育的信心及決心;而內地教師專業發展的階梯,有不少值得融入參照的價值。
八、北部都會區優質教育目標
配合北部都會區的發展,打破以往官僚的校舍分配製度,邀請熱愛一國兩制,兼具傑出辦學能力成功辦學經驗的辦學團體,在新發展區建立具特色的學校,使北部都會區成為如三藩市及東京灣區,有着不少着重科技,並具人文情懷的著名公立學校的社區,為大灣區發展提供人才,亦為香港教育生態和發展建設示範區。
九、抗疫堅持,教育恢復要及時
世紀疫情仍然困擾整個世界,按醫學及科學專家預測,仍會維持頗長時間,香港的教育拖政必須採取「抗疫堅持,教育恢復要及時」的應對策略,以解決在長期網課,造成綜合大落後的貧學生脫離困境,而未來提升香港全面競爭力是政府施政目標,「全面」的意思,就是均富,就是不能放棄部份,現今被疫情所困兩年多,留在深圳無法回港就學的港人子弟,共有六萬多人,要盡快給予回港的機會;
十、一校一醫生或護士政策
為著學童的保健,本會早在二十年前已向政府提出應在每所學校設一位專責醫生或護士,而據本會了解,各鄰近地區,如星加坡、台灣、南韓等,或全部或部分學校設醫護。再看現時香港學校情況,學童身心成長問題複雜多樣,加上近年疫情,於各學校設立醫生或護士專責人員(可以是醫生、或護士或中醫),協助學校作健康教育或處理突發身心情緒問題,更見重要性及迫切性。
這一次疫情爆發,暴露了香港醫療系統人員數目嚴重不足的問題,原因是香港教育體系培養的醫護人員數目極為有限,同時又不容許其他合資力的醫護到香港工作,為此而設定了嚴格的關卡,這就不利於保障香港人健康,要想盡種種方法包括本地培養,以及開放予香港以外專業醫護人員到香港工作,提高醫護人員和市民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