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記者 梁淑貞】第五波疫情突顯本港貧窮問題嚴重,兩餸飯店外大排長龍,政府推出臨時失業援助計劃,有47萬人踴躍申請,大大超出政府預期,疫情下,基層捱窮,水深火熱。
月入只有1.2萬元的清潔工忠哥、靠2萬元月薪養活一家四口的建築散工阿興,都希望下任特首重視貧窮問題,讓草根市民三餐溫飽,子女擺脫貧窮命運,不用拿失業救濟。關注貧窮問題的立法會議員、選委認為,政府不只要扶貧,更應效法內地有精準的滅貧目標和策略。
扶貧建議
•關顧獨居長者住屋及生活需要
•多建房屋,幫助基層早日上樓
•訂立滅貧/減貧具體目標
•提升最低工資水平
•改善基層醫療服務
•給予基層兒童多元化學習機會
•改革職業訓練及再培訓計劃貼近市場需求
•改革綜援制度,以協助受助者就業為目標
•多建社區飯堂,動員婦女煮食及探訪長者
•失業援助計劃恆常化
•取消政府外判制度
•推動家庭友善政策,政府帶頭提供託兒服務
資料來源:各受訪者
清潔工忠哥:最低工資要跟上通脹
「好多茶餐廳隔5日加價2元,食一餐飯要50元,深水埗和太子的兩餸飯28元最便宜,疫情期間,我幾乎一日三餐食兩餸飯。我希望特首每年檢討最低工資,起碼按通脹加人工。」63歲的忠哥和大部分香港人都經歷過2003年沙士,當年在本港的日資企業結束,他失去送貨司機工作,露宿街頭幾年,轉做倒餿水、垃圾轉運站清潔工,15年前開始做政府合約清潔工,嘗盡貧窮的滋味。
沙士後失業 曾露宿街頭
忠哥說,很多外判公司老闆以最低工資時薪37.5元請工人,工人日做10小時,但月入不足一萬元。最低工資兩年才檢討一次,去年凍薪,工人幾年才加人工,生活好苦,「我住70平方呎劏房,租金3500元,食飯都要4000元,如果收入不夠一萬元,點夠生活呀?」
他說自己是政府合約工,待遇已比外判工好,他每天工作8.5小時,時薪約47元,月入1.2萬元,但仍低過2003年的1.5萬元。當年失業後,他轉做清潔工,月入只有5500元,等同減薪三分之二,在天橋下露宿,「食肆廚房隔油池,臭味比屍臭好一點,無人可以逗留15分鐘,我什麼都肯做,所以不停有工作。」
他只有中三學歷,靠出賣勞力餬口,近年腰骨無力,做不到薪金多2000元的渠務工作;在戶外掃街太熱,體力不支,他去年唞暑幾個月,零收入,而牙齒多年欠保養,甩了幾隻,現時只能吃魚、茄子等軟食物。
生活雖不算寬裕,但他仍經常探訪貧窮獨居長者,「疫情期間有長者在屋內死去無人知,我希望特首關懷長者醫療需要,改善長者的居住環境,同時,組織地區人士支援探訪獨居長者。」
散工阿興:希望盡快上樓減負擔
建築散工阿興剛向政府申請臨時失業援助金一萬元,早前有工開,月入不足兩萬元,一份收入養一家四口。以政府貧窮線定義,月入少於20800元屬貧窮戶,他是典型貧窮戶。
他一家住在市區鐵皮屋,租金6000元,佔去收入三分之一,近年食物不斷加價,開支增加,令他感到吃力。
兩年幾前,他申請單人公屋,去年太太帶一對子女由內地到港團聚,再加入妻兒輪候。現在平均輪候6年上公屋,阿興說,「我希望特首可增加建屋量,我一家可以早日上樓,減輕經濟負擔。」
年近40歲的阿興完成中三課程便投身社會工作,沒有技能培訓或進修,他不想7歲兒子和4歲女兒繼續活在貧窮下,「我哋資源有限,新一屆政府會否設立平台,為兒童提供多元發展機會呢?日後他們亦有技能培訓呢?」他希望太太找到工作,不與社會脫節。
水深火熱|四個港人一個窮 貧富懸殊趨嚴重
政府2012年設立第一屆扶貧委員會,2020年貧窮人口高達165.3萬,貧窮率23.6%,創下有紀錄以來的12年新高,即大約每四個人有一個貧窮,貧富懸殊亦趨嚴重,高收入住戶比例減少,低收入住戶比例增加。另外,政府日前公布綜合消費物價指數,顯示食物和交通價格升幅大,通脹逼人,窮人難得三餐溫飽。
統計處近日發表《2021年區議會分區劃分的人口及統計住戶統計資料》,去年全港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為27500元,和前年一樣。在全港266.95萬住戶中,20.1%住戶的家庭月入低於一萬元,有53.73萬個住戶;家庭月入超過三萬元的住戶有47%,有125.39萬個住戶。
五年前的2017年,未修訂全港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為26500元,比2021年少1000元,家庭月入低於一萬元的住戶數目有47.52萬個,佔全港住戶18.7%;家庭月入超過三萬元的住戶比例為45.6%,有115.52萬個住戶。
深水埗取代觀塘 成最窮地區
在全港18區中,2021年家庭住戶月入中位數最低及最高地區,分別為深水埗區22000元,以及中西區42000元,兩者相差20000元。觀塘區在2017年至2020年連續4年成為月入最低的地區,住戶入息中位數維持在21300元至23000元之間,2021年被深水埗區取代位置。
三餐溫飽為基本需要,統計處日前公布今年3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上升1.7%,新鮮蔬菜價格高企令基本食品價格按年大幅上升達7.6%,交通開支及衣履開支亦分別按年上升4.9%及4.3%。
近年不少食店或社福單位向基層人士及長者派飯,反映市民需求大。單以社會福利署資助非政府機構8隊短期食物援助服務隊,去年4月至12月接到16674宗申請,受惠人次50538,其中觀塘區申請及受惠人次最多,分別有3542宗及11015人次。\大公報記者梁淑貞
建言獻策|議員促訂精準滅貧策略
要解決香港在職貧窮和跨代貧窮等結構性問題,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鄧家彪、民建聯教育政策發言人郭玲麗及單親協會總幹事余秀珠認為,政府不只要扶貧,更應效法內地有精準的滅貧目標和策略,才能改善本港貧窮情況。下屆政府首要解決基層住屋和醫療需要,檢討政府外判制度及最低工資,提升基層收入,改革職業訓練提升港人競爭力,善用青年、婦女及退休人士的人力資源等。
扶貧委員會委員鄧家彪表示,第五波疫情下,基層市民為慳錢而排隊買兩餸飯,劏房戶一人中招全家染疫,貧窮問題的核心是解決房屋問題,20萬住在劏房的基層最需要協助,政府應設立2035年為終結劏房的目標。由於公立醫院醫生少,基層輪候求醫難,政府應增加醫生,改善安老及基層醫療服務。
配合市場改革再培訓課程
提出多建社區飯堂的選委余秀珠曾任扶貧委員會委員,她表示,看到不少善心食肆老闆派免費飯,長者跨區前來,可見需求很大,政府可在公屋地下空置地方建社區飯堂,向婦女及退休人士發放津貼,安排她們煮三餐,再上門探訪及向長者送飯。她又建議改革綜援制度,設下領取時限,以協助受助者就業為目標,並改革再培訓工作,令人力配合勞動市場需要,有工作亦可擺脫貧窮。
民建聯教育政策發言人郭玲麗表示,政府應先重新界定貧窮定義,清晰訂立滅貧目標,以精準扶貧,助人自助理念有計劃地制訂減貧策略,包括提升年輕人競爭力,改革再培訓課程,政府亦應帶頭為公務員設立託兒服務,推出更多家庭友善政策。
勞聯立法會議員林振昇認為,要提升基層工人保障,新一屆政府應檢討及改善外判制度,並在臨時失業援助計劃增加預防濫用機制,恆常化推行,協助行業式微的市民得到失業援助保障。本港向來經濟側重服務業,政府應推動產業多元化,令下一代有更多工作選擇,而北部都會區只有藍圖未有時間表,希望新特首可訂下具體細化計劃,未來有哪些就業機會。
話你知|堅尼系數勢再創新高
香港的貧富懸殊問題愈趨嚴重,可從堅尼系數反映。堅尼系數的數值由0至1,數字越高,即是收入不均的現象越嚴重。
資料顯示,香港在2016年的除稅前及福利轉移前的原住戶堅尼系數為0.539,除稅後及福利轉移後的堅尼系數為0.473,兩者均創45年來新高,反映本港的貧富兩極化問題持續惡化。而香港是在各先進國家及地區中,貧富差距最大的地區。
政府由2007年起,每5年公布堅尼系數。政府統計處已展開2021年人口普查,有關數據將用於計算本港最新的堅尼系數。有機構估計,本港貧窮人口持續增加,堅尼系數可能再創新高。
「橄欖型」社會結構近年獲視為較理想的社會格局,所謂橄欖型,就是「兩頭小中間大」,即是極貧、極富的人口在社會上佔很少,中間階層佔多數,這反映社會貧富兩極化的問題並不嚴重,社會資源配置也較為合理。
「我對下屆政府有話說」系列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