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國棟
李家超先生宣布參選第六屆行政長官,並取得超過700張選委提名票,期望他能一如施政方向中所說,以結果為目標解決民生問題。
在李先生會見選委時,我特別提出了兩點:(1)香港醫療衞生/基層醫療服務發展和香港醫療在國際的競爭力;(2)為社會福利服務訂立目標,以應付弱勢人士對福利服務的持續需要,尤其關注長者照顧。
在「愛國者治港」原則下,新一屆特區政府須以市民的福祉為大前提,在開放、公平及包容的良好環境下,廣結社會各界,理性討論、解決香港累積的深層次問題。未來五年是香港全面提升競爭力,提升市民對政府管治的信心,讓社會向前邁進的關鍵時期。
由「醫院為本」至「社區康健」
我與我的研究團隊一直秉持「實證為本」的研究方針,就相關課題進行深入研究,提出務實可行的政策建議。
保障居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需放在政策前列。下屆政府必須繼續強化香港基層醫療健康服務,將「醫院為本」轉移至「社區康健」。
疫情前,輪候公立醫院服務的時間已動輒以年計,公院「爆煲」情況備受社會關注。而近年慢性病患者大幅增加,45歲及以上患者比例亦隨年齡增長,帶來持續護理的需求,加重本港醫療系統的壓力。儘管政府在過去近數十年希望推進基層醫療,然而進度未如理想,公營醫療服務和公共資源的投放仍以醫院為主導。
因此,新一屆政府必須重視社區為本的基層醫療健康服務(尤其是預防護理和保健服務),從預防護理開始,減低病情惡化及住院需要。
綜觀國際及本港基層醫療健康服務的發展歷程,基層醫療健康服務的核心價值,在於以社區為單位、以市民為中心和以健康為目標。我們的研究發現,影響本港發展基層醫療健康服務的四個關鍵因素是:(1)醫福社界別的有效協作;(2)高水平的自我保健意識;(3)具質素的基層醫護團隊;以及(4)電子病歷的廣泛使用。政府的發展策略必須針對性。
成立獨立「基層健康管理局」
然而,一場疫情使香港的醫療系統瀕臨崩潰。人口高齡化,醫療需求將繼續膨脹,社會在其他範疇的資源投放亦會減少,長遠定必影響經濟,削弱香港的競爭力,我們需就香港的醫護人力規劃及專業發展進行策略性檢討,並需就如何應付預計的醫護人力需求、加強專業培訓,以及促進基層醫療健康發展提出規劃,例如增撥資源發展家庭醫學、成立獨立「基層健康管理局」負責監管基層醫療健康服務的提供、促進遠程醫療的應用及發展,以確保香港的醫療系統得以健康持續發展;以及保持香港醫療在國際的競爭力。
另外,重構社會資本是疫後增強社會的凝聚力必需要做的工作,長遠有助恢復社會秩序、提升居民心理健康及生活質素。透過政府與民間互動、社區互助、資源互享、個人自救的良性循環,民眾政府相互結合才可達致社會互信互諒,營造安全健康社區。
一個健全的醫療福利系統更能全面照顧市民的健康。從預防疾病到復康治療,醫療服務質素背後受不同因素影響。疫情將香港的醫療系統以及長者院舍照顧服務的弊端暴露無遺。將服務重心由「醫病」轉至「醫人」,對提升香港市民的健康生活質素攸關重要,建立一個能夠提升全體市民健康、提高市民生活質素的基層醫療健康系統,是我們的期盼。
全國政協委員、智經研究中心理事、香港聖約翰救傷會總監
(來源:大公報A10:評論 2022/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