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倪夢璟
在未發生疫情的日子裏,筆者有一習慣,便是種植一些花草,但平日裏關注並不甚多,僅偶爾澆水,甚至有鮮花與野草共生,也從未有除草的習慣,沒想到,在疫情被迫「宅」家的日子裏,這幾盆小小的花草卻成為了筆者的放鬆天地之一,在這裏發現的微觀之美,也為疫情生活增添了樂觀與希望。
幾年前在逛超市時,筆者留意到植物區的特價售賣,一盆盛開的蟹爪蘭僅需10元錢,雖然只是迷你size,但看到開花茂盛的小盆栽以及優惠的價格,筆者毫不猶豫的將它帶回了家。今年冬天,蟹爪蘭再度開花,雖然不如幾年前茂盛,但依然美麗。
不過,如今的蟹爪蘭已不在花季,更讓筆者留意的,是盆栽縫隙裏的幸運草,也就是酢漿草,注意到它時,這顆三葉幸運草已經有約5厘米高,生活在蟹爪蘭的夾縫間,但嫩綠卻與蟹爪蘭的紫相得益彰,再往下看去,原來蟹爪蘭的土裏還有點點青苔,巴掌大的盆栽裏,竟然已經自我衍生出一片植物的天地。

原來,在筆者未曾留意的時間裏,僅僅靠着些許雨水,或許還有風中飄來的雜草種子,這一塊已經長滿了蟹爪蘭的土壤裏,進行了幾輪最原始的生長與繁衍,斷了的蟹爪蘭葉片,生出了些許根莖,別處飛來的酢漿草,悄悄生長,青苔則在不知何時,成為了土壤的薄被。
今天,筆者在疫情期間儲存了數天的馬鈴薯,也發出了嫩芽,雖然這起先確實讓筆者有些哭笑不得,畢竟,疫情期間的食物總是更加珍貴,4-5個馬鈴薯同時發芽只能看不能吃,着實有些心疼,但當筆者將馬鈴薯埋入土中或浸入水裏,對於馬鈴薯長大的希望,又再度讓筆者有了期盼,在這個疫情期間,不少被困家中的人,或有焦慮或有煩躁,但在這個春天,萬物依然生長,即使是野草,也憑藉頑強的生命力找到自己的天地,我們也期待着疫情盡快結束的那一天。

編輯:輕雲
關鍵詞:上海隔離日記記者
評論


字號:小
發表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