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文匯網報道,今日(8日)上午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聽取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栗戰書關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的報告,聽取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關於最高人民法院工作的報告,聽取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關於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的報告。港區全國政協委員施維雄表示,全國人大常委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在立法、執法、司法等方面所做的努力、結出的成果、提供的保障,對國家和人民而言是非常有益的,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法治思想的生動實踐。
施維雄說,作為一名來自香港特區、來自製造業界的全國政協委員,本人深刻領悟到,加強法治就是最好的良政善治。對於推進港澳全面回歸,對於穩企、安商以及保就業、保民生等方面,法治是最有力的、最有成效的。
施維雄還提出以下三點具體的感想和建議:
一、法治協助香港特區重回正軌,建議相關制度和實踐加快落實。
2021年,香港人最難忘的是什麼?那就是全國人大依法修訂了香港特區《基本法》的附件一和附件二,完善了香港特區選舉委員會、立法會、行政長官的選舉制度。「法治」二字重千鈞,從根本上讓「愛國者治港」穩穩落地,讓香港社會重回正軌。
接下來,「一國兩制」制度必須得到強化,才能行穩致遠;要確保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特區必須融入國家大局。對此,「法治」一定是最有力的抓手、最堅強的後盾。所以,本人有兩個建議。
首先,在涉港、涉人權等方面,接下來肯定會有各種勢力對我們指手畫腳,建議我們要主動謀劃好有針對性的法治武器,開展堅決的鬥爭;同時,通過法治,爭取更多人、更多團體、更多國家和地區支持中國的立場。
第二個建議是,通過法治,加快中央依據《憲法》和《基本法》對特區行使真正全面的管治權。尤其在國家安全、選舉制度等涉及大是大非的方面,建議加快法治進程,盡快落實各項制度,做成板上釘釘,做穩百年大計。
二、法治創新,是穩企安商以及保就業保民生的最有力武器。
這兩三年,中國法治給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國家在立法、執法、司法等方面效率更高、保障更精準、制度更全面。我是一名製造業商人,尤其看到中國法治在幫扶中小微企業紓困解難、保護企業權益在國內和國外不受侵害、支持企業高質量發展等方面所做的努力。
依法保護企業,就是依法保住就業,背後就是保護好億萬個家庭的飯碗和民生。
本人想強調的是,尤其是「涉案企業合規改革」,這是中國法治的創新和最接地氣的保障。這項改革,區分了故意違法還是無意違法,區分了嚴重違法還是輕微違法。對於無意違法和輕微違法,建立了第三方評估機制,督促企業限期依法整改,再確定是否起訴。
顯然,這就是真正的法治化營商環境。本人建議,這項改革一定要盡快從試點走向全國的全面鋪開。
此外,本人還建議,諸如《反外國制裁法》、《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領域的法律已陸續制定或不斷完善;同時,我們也要意識到,國內外經濟形勢瞬息萬變。對此作出的建議是,相關法治制度的制定和完善要不斷加速,要與時俱進,不要「一本經書讀到老」,這樣才能建立和優化真正的法制化營商環境。
接下來,本人期望企業不要區分國企、民企、內企、外企、大企業、中小微企業,各類市場主體都能獲得同等的司法保護,中國經濟才能在「第二個一百年」征程激發出強大的發展動力。同時,圍繞知識產權、數字經濟、研發創新、金融安全、正當競爭等方面,相關的法治進程不斷加快。
三、建議以粵港澳大灣區為試點,探索法治融合實踐。
法治融合實踐,事實上已在大灣區內開展。大家也知道,內地的法律制度和港澳特區的法律制度區別很大,一個是成文法系,另一個是判例法系。
本人建議,基於「一國兩制」制度的法治融合實踐,應着眼於保護兩個法系內的人們和市場主體,都得到更充足的法治保障。例如,兩個法系在刑事制度方面相差甚遠,但在民法制度方面有很多共同點,這正是中國法則和港澳法則可以探索銜接、探索融合的地方。
本人還建議,圍繞大灣區建設國家戰略,法治融合實踐需要在就業、創業、生活、婚姻和婦女兒童權益、市場主體設立、公平競爭、清算破產、涉企仲裁等方面加快法治融合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