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王一娟
第二次入住隔離酒店,便有了許多比較。
雖然心理學家們反對比較,認為比較是一種傷害。但是,人類的發展與進步,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比較的結果。

一年之後,酒店對隔離人員的管理水平是大大提高了。

從首都機場坐大巴來到隔離酒店後,車停在酒店門前,有穿防護服的工作人員上車告知在車上要做的事情:掃二維碼填個人信息(內容和在機場填的差不多),準備好證件。然後下車,且一次只能下去兩個人,在大堂裏的長桌前再次填個人健康信息,名為「醫學觀察告知(承諾書)」,由工作人員逐項核實,然後交費辦理入住手續。
可以刷卡交錢,這比上次進步了。去年入住酒店時,只收現金,半夜的寒風中,我從行李箱裏哆哆嗦嗦地摸索出人民幣,慶幸還好有現金。當時辦手續是在院子裏,把人凍得簽字都不利索。
去年深夜11點才住進酒店,今年7點多就順利入住,感覺幸福多了。

辦好手續進電梯,被告知一次只能進一個人。有專門工作人員帶領,防疫意識在增強。
下面該說說我拆的盲盒了。

去年拆的盲盒相當不錯,酒店在順義,名為星湖園溫泉酒店。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我去年的隔離日記:《住酒店如拆盲盒》。
湊巧的是,今年的隔離酒店仍與溫泉有關,名為溫都水城,看來溫泉與我有緣。酒店裏的水真的是溫泉嗎?待我先體驗一把再說。
住下後,親朋們都很關心酒店的條件怎樣,我當然更關心。
房間有雙人床,雖不如去年的豪華,但夠我一個人住了,比較乾淨。早晨9點鐘的時候,有太陽照我床,電視、冰箱、書桌、沙發、行李架,是標配。
讀書與生活的最低標準,都能滿足。
酒店提供一桶15升飲用水,兩桶4升的農夫山泉。
還有一個塑料盆,兩條毛巾,一套洗髮護髮旅行裝。
一支電子體溫計,測量時間到了會有蜂鳴提醒。

每天的體溫監測掃二維碼報送,比去年的工作人員上門測量更先進,減少了人員接觸。
打開贈送的「愛上昌平」大禮包,內有眼罩、家用手套、家用按摩棒、不鏽鋼餐具,還內裝一支筆和一個筆記本的文件夾。按摩棒屬於老年人用品,用來敲頭、腰、腿等任何你想敲的地方。
酒店裏空間小,運動不足,自我敲擊,也是一種運動。考慮得很貼心了。
兒子在看到我發的酒店照片後說,不如去年的。
去年住的是星湖園酒店的五星級園區,今年住的是溫都水城的湖灣酒店。
去年的酒店窗口朝西,可看落日彩霞;今年窗口朝東,能賞日出東方。東方與西方,各有各的風景,要都看看才好。

但無論如何,一個人只能在一個窗口看風景。
就像人的一生,不能踏過兩條河流。
所以,有比較,也不要在意比較。
總之,新的隔離生活開始了。
最大的不同,去年是隔離14天,今年是隔離21天。
21天,可以寫21篇隔離日記,記下這段不一般的日子。
(本文作者為新華社駐港記者)
「北京隔離日記」系列相關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