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核子醫學範疇,經常會接觸到腫瘤科的病人,進行核子醫學掃描、正電子掃描 (PET/CT) 或核子醫學治療。當中大部分檢查,都會運用到靜脈注射的示蹤劑 (即病人所認知的「掃描藥水」),然後再掃描身體,以觀察各個器官對示蹤劑的吸收情況。以往為了令病人更容易理解,醫生常常會用「亮燈」和「不亮燈」形容掃描結果。「亮燈」即示蹤劑在某個地方有不正常攝取或積聚,相反沒有不正常攝取就是「不亮燈」。透過這個簡化了的解釋,病人一般會將「亮燈」理解為壞事。其實在部分情況下,「亮燈」反而代表有藥可醫。
核子醫學治療(又稱「放射性核素治療」)就是其中一個例子。癌症患者會口服或靜脈注射治療用的核素,核素會聚集於目標腫瘤細胞並釋放出α或β射線殺死腫瘤。 在進行治療前,病人需要先進行相應的核子醫學掃描,以確定和評估腫瘤對核素的攝取:例如前列腺癌病人在進行Lu-177 PSMA核素治療前,需先進行F-18或Ga-68 PSMA PET/CT檢查。若PET/CT掃描顯示腫瘤「亮燈」的話,代表預視腫瘤會吸收核素,病人便可考慮Lu-177 PSMA 治療。
治療的原理就是先以掃描觀察病人體內的「標靶」,再度身訂造為病人給予相應的「標靶」 核素治療。接着的核子醫學掃描和PET/CT則能觀察病情的變化,及時找出有抗藥性的腫瘤。如有需要,會因應情況調整治療方案。
隨着核素治療的發展,期望日後的治療方案能更針對不同病人的腫瘤特質,帶來更好的治療效果。
養和專欄系列文章:
評論
字號:小
發表
查看更多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