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港澳辦及特區政府發言人昨日分別表示,兩地恢復通關工作正有序推進,並透露兩地已於本周二(2日)舉行視像交流會議,推進盡快舉行第二次專家對接會議。
港澳辦發言人指出,注意到特區政府不斷調整、完善防控疫情措施,進一步鞏固了「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成果,雙方正相向而行。特區政府發言人表示,會繼續以「清零」為目標,創造有利條件,力爭盡快逐步有序恢復和內地通關,切實回應社會大眾的期盼。
國務院港澳辦昨日發出公告表示,中央十分關心香港的疫情形勢,多措並舉支持香港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央有關部門高度重視在疫情常態化防控下恢復內地與香港通關的問題,一直與特區政府保持密切溝通,深入交換意見,推動兩地防控措施的有效銜接。
港澳辦發言人強調,注意到在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香港疫情防控取得積極成效,實現了動態「清零」的目標,特別是最近特區政府因應全球疫情的變化,不斷調整、完善防控措施和防控體系,進一步鞏固「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成果。
在恢復通關進展方面,港澳辦發言人表示,內地與香港的防疫專家近日已經再次舉行會議,共同研判兩地疫情,並聚焦防範疫情跨境傳播的一系列具體問題深入討論,取得許多共識,雙方正相向而行,兩地恢復通關的工作,正有序推進。
特區政府:以「清零」為目標 創有利條件
特區政府發言人表示,本周二的視像交流會議,主要就9月26日第一次兩地對接會議後,向內地回饋的意見和資料,作出進一步討論及說明,增進雙方了解。是次視像交流具建設性,正朝着通關的目的而行,並對盡快舉行第二次對接會議起正面作用。
特區政府感謝中央政府一直以來對香港防疫抗疫工作的支持和關心,並繼續以「清零」為目標、堅守「外防輸入、內防反彈」防控策略,根據聯防聯控原則,繼續加強和貫徹落實各項防疫抗疫措施,確保通關不會對內地疫情防控帶來額外風險。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接受電視台訪問時表示,政府與內地商討通關進展良好,政府下一步考慮是否加入要求一些場所使用「安心出行」,但無計劃在程式中加入追蹤功能,不過,日後市民想免檢疫到內地,就要將紀錄上載。
香港近期加強防疫抗疫措施
增加高危人士病毒檢測次數
(10月20日起陸續實施)
•特定群組由7天一檢,加密為
3天一檢(已完成接種疫苗者)
收緊確診者出院標準(10月27日起實施)
•出院者必須:a)體溫恢復正常水平逾3天;b)呼吸道及肺部症狀明顯好轉;c)相隔至少24小時進行兩次核酸測試,結果均呈陰性;d)自發病後已逾10天
•出院後:以「閉環式管理」及點對點方式獲安排前往指定隔離地點,進行14天的隔離和健康監測
擴大強制使用「安心出行」範圍(11月1日起實施)
•進入政府辦事處和建築物必須使用「安心出行」
收緊豁免檢疫入境安排(11月12日起實施)
•豁免檢疫人士類別由48類減至8類
•外國領館及機構人員須在指定檢疫酒店接受隔離,不得家居隔離(總領事或同等/較高職級的駐港代表除外)
資料來源:大公報記者整理
專家:條件多具備 只欠追蹤碼
兩地專家自從9月26日完成首次專家對接會議後,香港已多管齊下加強防疫,包括收緊豁免檢疫入境安排,及擴大「安心出行」強制使用範圍等。政府專家顧問、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認為,已大致符合內地專家的通關要求,只欠具追蹤功能「通關碼」。
許樹昌昨晚回覆《大公報》查詢表示,本周二的視像交流會議,只限於食物及衞生局官員參與,並不包括他在內的專家顧問團。他指出,現距離首次專家對接會議超過一個月,特區政府已逐一回饋內地的要求,爭取早日通關。
許樹昌認為,各項條件之中,目前只欠「通關碼」一項,根據內地專家要求,必須有一套具備追蹤功能的電子系統,一旦有確診個案,用以追查確診者的行蹤。
有消息說,兩地專家最快下星期再次舉行線上視像會議,屆時將敲定旅客追蹤機制,即涉及過關的電子追蹤功能措施,以及疫情風險等級分類等細節。
消息指初期只限赴粵 經深圳入境
消息人士向《大公報》透露,交流會議上未有討論恢復通關的日期,但預期通關初期將設立配額,商界、探親、恩恤及奔喪等人士優先,初期只限於廣東省,並只可透過深圳進入內地。
通關重要條件之一,是不會對內地疫情防控帶來額外風險。消息人士透露,創新科技局已準備一套電子系統,配合「安心出行」用於通關,若想入境內地時免隔離,便需將過去14至21日的「安心出行」紀錄,上載到一個系統,例如本港境內的雲端,有關紀錄不會立即傳往內地部門;但若該人確診,內地部門可取得有關資料,以便查找該確診者的行蹤。
據了解,這些行蹤資料有助內地辨別本港的高風險地區,有關高風險地區的人便會於一段時間內不能到內地;若這些高風險地區的人已身在內地,可更容易追蹤找出來,安排檢測甚至隔離。
據悉,政府有意將檢疫酒店人員,納入優先接種新冠疫苗第三針的高感染風險人士。而由下周三起檢疫酒店人員就算已完成接種疫苗,都要三日檢測一次,若未完成接種者便要每日一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