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這是香港將軍澳海水化淡一期工程↓

這是中央支持香港的「方艙醫院」↓

這是香港迪士尼樂園系列工程↓

這是香港搬遷沙田污水處理廠往巖洞工程↓

這是香港兒童醫院↓

這是香港中環灣仔繞道系列工程↓

這些重大民生工程的背後,無一例外,都來自內地基建狂魔的支撐。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位於西九文化區核心位置,是一座集文化藝術和高科技智慧於一體的建築作品。

空間上借鑒了北京故宮的特色,並以縱向的空間體現中國古代建築的藝術。設計師對施工建造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BIM、VR、MR、3D打印等等,這些外行人聽起來有點暈的名字,都是世界一流的創新技術。建築本身是不折不扣的高科技產物。

繁榮背後,是大國建造科學技術與卓越能力的鼎力支撐,也飽含着祖國對香港的期盼與關懷。

這些工程裏,最激蕩人心的要數「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之際,它的名字是「香港臨時醫院」。
2020年7月底,第三波新冠肺炎疫情肆虐香港,負壓病房迅速爆滿。

特首林鄭請求中央支援,首先為香港建造方艙。

香港醫療衞生部門希望在28天內完成任務。結果,提早了整整200個小時。

中國建造的質量和速度,震驚了全港。

第二步就是香港臨時醫院的建設。名為「臨時醫院」,標準卻是永久性建築。

醫院選址緊鄰海邊,設計要求它能達到抗擊10號颶風的水準,

噪音和震動也是需要解決的難題,也是全球首家MiC全負壓傳染病醫院。

按照香港以往的建築經驗,建造這樣規模的醫院,建設周期在4年左右。
有香港市民說,如果沒有國家的支持……

但疫情不等人。香港醫療衞生方面希望這所醫院能在四個月內交付使用。

中央支援來了!

2020年9月23日,工程項目動工;2020年9月27日,144支接地井安裝完成;

2020年10月1日,第一座病房地基完成;2020年10月9日,第一個鋼柱吊裝完成;

2020年10月22日,第一批MiC單元抵達現場安裝;2020年11月3日,能源中心平頂;2020年11月28日,最後一批MiC單元安裝完成;2021年1月20日,項目竣工移交;

無數香港本地的建設者和來自內地的建設者一起參與了這座醫院的建設。他們不分你我、不舍晝夜,竭盡全力、不辱使命。
主持香港臨時醫院建設的施工總負責人張毅說:整個方艙的設計只用了三天

完工的時候香港建築署署長何永賢說:香港從來沒有一個項目是這樣去做的。

所有工人跑出來歡呼鼓掌,久久未停!

香港工人莫銳輝說,從業四十年從沒感受過,好像坐了一輛夢幻列車。

香港市民特別驕傲:

他們說:站在新起點,香港一定會更好!

這一棟棟建築再一次證明:祖國永遠是香港保持長期繁榮穩定最堅強、最可靠的後盾。

其实,世間哪有什麼基建狂魔,不過是來自祖國母親的愛,平凡而又偉大。
在我心,世間始終你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