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記者 葉心弦、鍾怡 梁堅)空間站裏有哪些實驗?航天員能不能鍛煉?太空中喝的水哪裏來的?來自香港學生的連串提問,從地球傳上太空。
「太空出差三人組」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一一作答,還對同學說「我看到香港」,點燃同學們的航天夢!
「時代精神耀香江」之仰望星空話天宮活動,昨在北京、香港兩地聯動登場。正在天宮空間站的神舟十二號乘組,與近300名香港科技工作者、教師和大、中學生展開一場別開生面的天地連線互動。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中聯辦副主任譚鐵牛、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郝淳等出席會議並發表致辭。林鄭月娥鼓勵港青學習航天精神,勇敢探索,成就理想。譚鐵牛表示,天地對話,充分體現了中央對香港對香港青少年的無限關愛。
林鄭月娥:國家航天事業發展令人振奮
座談會上,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國家航天事業近年取得歷史性的進展,令人振奮,能舉辦此次「天地對話」尤感幸運。她說,「過去兩個多月,不少內地同胞和香港市民看新聞報道,緊貼航天員在太空生活的點點滴滴,包括與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親切通話,與在東京奧運會創造佳績的田徑運動員蘇炳添的視頻互動等。」
林鄭月娥表示,非常敬佩科學家求知求真的精神,和追求至善至美的毅力,讚賞航天科學家們都是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奮鬥、力求國家科技自主的愛國者。她強調,特區政府一直都在加強創科教育,培養創科人才,已把非常受歡迎的「創科實習計劃」恆常化,為在本港大學修讀理工科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安排短期實習。她又補充,政府投放20億港元推出「傑出創科學人計劃」為吸引更多傑出國際科研人才來港,壯大本地的創科人才庫。
林鄭月娥續說,「國家在《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支持香港發展國際創新科技中心,銳意在粵港澳大灣區推進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香港的傑出科研人士正磨拳擦掌,為香港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科樞紐,為把國家建設成為科技強國出一分力。」最後,林鄭月娥鼓勵香港年輕人學習航天員精神,在科研路上不怕失敗,勇敢探索,成就理想。
譚鐵牛:送給港人跨越天地的特殊禮物
香港中聯辦副主任譚鐵牛致辭表示,新學年開學伊始,中央請航天專家介紹中國空間站建設的新成就,並克服一系列困難,協調在軌航天員跟大家進行天地對話,這是中央送給香港同胞,特別是香港青少年朋友一份跨越天地的特殊禮物,充分體現了中央對香港對香港青少年的無限關愛。
中國航天事業從無到有,創造了神舟飛天、嫦娥奔月、天宮遨遊等舉世矚目的成就。孕育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航天精神,樹立了我國科技自立自強的成功典範,詮釋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優良傳統。
譚鐵牛指出,「香港的發展需要創科,創科的未來在於青少年」,希望同學們能從此次座談交流活動中感受創科之美,激發投身創科的熱情,不負韶華,勤奮學習,拚搏進取,努力譜寫出無愧於這個時代的青春華章。
郝淳:港青參與「神十一」搭載實驗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郝淳表示,載人航天工程是我國航天發展歷史上規模最大,系統最複雜,基礎要求最高的國家重點工程。郝淳介紹,「今年9月和10月,我們將分別實施天舟三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發射。明年還將實施空間站問天艙和夢天艙的發射,以及兩艘載人飛船和兩艘貨運飛船的發射,完成我國空間站的在軌建造。」
郝淳續說,全國上下一盤棋,萬眾一心,我國自然環境工程得到香港同胞的關心和支持,來自香港科技界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參與了多項技術研究和實驗項目的載荷研製,由香港青少年設計的科學實驗項目,還在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期間進行了搭載實驗。郝淳表示,希望未來香港同胞繼續關注和支持我國自然航天事業的發展,歡迎香港各界更多參與工程實踐,讓更多香港智慧閃耀太空。
特寫:征空途上 星辰大海展現眼前
「香港呼叫神舟十二號!」當香港的會場與太空艙連線時,全場港生齊聲叫了出來。
「星辰大海」的征途上,香港一直分享着祖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光榮,也為國家航天事業增添熠熠星光。能夠與神舟十二號三名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和湯洪波進行天地對話,港生當然很興奮。同學們隔着屏幕,向航天員用力揮手,並紛紛拿出手機,拍下難忘的一刻。
這場「太空探訪」,由航天員劉伯明擔當「導遊」,引導同學們參觀太空艙起居環境。在核心艙內的攝像機前,劉伯明介紹了航天員的卧室、廚房,並打開廚房的微波爐、小型雪櫃,展示自製的酸奶……各種生活細節,似乎都與地球日常生活無太大分別。
帶着「家人」一起升空
航天員的卧室是三室一廳,並緊密相連。每個卧室都有一個窗口,從窗口向外望,就是藍色地球。「現在外面正好是白天,同學們可以透過我的弦窗,看看我們美麗的地球家園是什麼模樣。」
可以從這個特別的角度看地球,現場所有觀眾都發出驚嘆之聲。
參觀完艙內場景,攝像機鏡頭一轉,拍到卧室牆上貼着一幀全家福照片。「這是我的全家福,我們每一名成員都攜帶了一張全家福」,劉伯明透過直播,向現場觀眾道出他對家人的思念。原來航天員帶着「家人」一起升空!
中學生:我想去太空!
「時代精神耀香江」之仰望星空話天宮活動中,三位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在天宮空間站與香港青少年實時連線交流。不少港生都對宇宙及國家航天科技深感興趣,在活動中更與北京航天專家對話,踴躍發言提問,學到不少知識,同時對國家科技成就倍感自豪,有同學興奮地說:「我也想去太空!」
香港中文大學蔡同學問道,國家今後將怎樣用「天宮」開展科普教育。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郝淳表示,辦公室將會在更多領域組織開展科普活動,例如,常態化的進行天地連線,讓中小學生了解航天員在太空中的工作和生活;鼓勵中小學生設計一些實驗載荷並參與飛行;組織中小學生參觀再生航天工程的研製實驗現場,與科學家進行更密切的交流等。
航天員千挑萬選 不斷接受考驗
金文泰中學的鄭同學十分欣賞神舟五號飛船航天員楊利偉,並問他成為一名太空人的原因及覺得太空人「最酷的地方」,楊利偉坦言,國家經濟、科技及綜合國力的提升給他創造了成為航天員的條件,「自己的熱愛以及國家的需要,讓我能夠走入這個行業,成為一名航天員。」
楊利偉續說,從神舟五號到神舟十二號,航天員在每次任務中的身影都是非常酷的。「在我飛行的時候,最酷的、也最讓我深深不忘的是能夠作為中國第一個進入太空的航天員,並代表國家展示國旗、向全球華人問好。期待在不久的將來,也能夠在太空中看到香港同學們最酷的身影。」
福建中學的莊同學十分想成為太空人,他向航天專家討教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航天員。中國航天員系統總設計師黃偉芬表示,每位航天員都必須經歷重重考驗,不僅要考察申請人的基本條件、品德修養、身心素質等,還要檢驗他的知識儲備和能力水平,並且進行年復一年的刻苦訓練。這些訓練項目風險大,難度也大,時常令訓練員身體不適。「航天員的選拔是千挑萬選的,他們需不斷經受考驗。」
保良局甲子何玉清中學的謝糧全同學昨日作為香港學生代表之一,向北京航天專家詢問關於「天宮」用全中文界面的原因。載人航天工程管理和電子信息技術專家楊宏表示,「中國人設計的空間站當然要用中文。中文是我們的母語,使用中文溝通,是最直接、有效的溝通方式。」楊宏續指,除了操作頁面是中文之外,設計文件、航天操作手冊等皆用中文。
空間站中文界面 展現中國實力
謝同學在接受《大公報》訪問時指,「很榮幸能夠獲得向航天專家提問的機會,同時也有一些緊張,為了能夠順利提問,昨天特意練習了一下普通話。」謝同學續指,專家的回答讓她見識了不少關於太空的知識,獲益良多。「用全中文界面,也向外國人展現了中國實力。」謝同學表示,很多香港青少年都夢想成為一名宇航員,通過這次活動,讓香港青少年明白,國家航天事業的蓬勃發展。同時,亦希望港生以後有機會能參與到祖國偉大的航天事業中。
培僑中學中六生張文強表示,對我國航天系統用中文操作十分印象深刻。張同學介紹,自己對車比較感興趣,之前有關注國產車品牌比亞迪用中文一事,有很多車友覺得車裏面的操作按鍵用中文會不顯「洋氣」,「就像剛才院士所說的,中文是最簡潔最優美的,身為中國人,一定要用好中國字,為用漢字而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