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文匯網記者 宋偉 大連報道)中國船用燃料油年消耗量超2000萬噸,約佔全球總量的10%。國際海事組織對船舶硫排放提出苛刻限制,服役海運船舶如何保證運輸經濟性的同時滿足強制執行的國際公約環保要求,面臨嚴峻挑戰。
大連海事大學25日對外發布,該校朱益民教授團隊利用鎂法和海水法脫硫的技術特點,採用成套減阻增效措施,攻克困擾綠色高效船舶海洋運輸的國際技術難題,開發成海運船舶柴油機硫排放控制成套裝備,打破了歐美企業對高端船配市場的壟斷,使中國具備海運船舶主動履約能力。
「低硫油供應缺口高達40%,高硫油和低硫油差價超過100美元。廢氣清洗技術可有效控制船舶硫排放,但存在洗滌工藝壓降大影響船舶燃油經濟性、脫硫工藝嚴重依賴淡水、船舶複雜多工況運行負荷變化與控硫設備耗能匹配的瓶頸技術難題。為實現海運行業的跨越式發展,亟待發明並研製全新的廢氣清洗技術,攻克困擾綠色高效船舶海洋運輸的國際技術難題。」朱益民說。
據了解,2009年立項之初,國外船舶廢氣脫硫技術已進入實船測試階段,技術被挪威、瑞典、德國等船舶配套裝備生產強國所壟斷,而國內僅公開了少數幾項相關專利。朱益民教授團隊基於前期在工業廢氣脫硫處理方面的研究積累,在充分調研分析廢氣脫硫系統在船舶應用的諸多挑戰後,首創提出「鎂基-海水法」 這一船舶專用的廢氣脫硫方法。先後在多艘集裝箱船上搭載樣機進行運行試驗,並先後獲頒全球六大船級社認可證書。該項目技術已申請國際PCT專利3項,授權美、日、韓國際專利各1項,國家發明專利11項,實用新型專利12項,形成完整的專利群,依託完善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對專利技術實施了有效保護。
朱益民介紹,「鎂基-海水法船用脫硫系統」項目攻克了船用柴油機排氣低阻清洗技術,提出同步摻混洗氣與引流排氣的巧妙思路,形成的排氣清洗新技術具有低阻高效的特點,破解了船舶燃油經濟性的重大技術難題。此外,該技術還針對經典脫硫的鈉鹼工藝對淡水依賴性問題,發明了船舶專用的鎂基-海水法廢氣脫硫及低成本脫硫劑製備工藝;針對船舶複雜多工況運行負荷變化與控硫設備耗能匹配的難題,研製了海運船舶柴油機硫排放控制複雜工況自動測控系統;開發成海運船舶柴油機硫排放控制成套裝備,不僅高效經濟,還具有無強鹼腐蝕、無危險物料、無淡水消耗的特點。項目成果有力推動了船舶硫排放控制的科技進步,引領船舶控硫技術向安全、高效、經濟、船舶匹配兼容的方向發展。
「由於國產船舶硫排放控制技術和產業的突起,國際控硫裝備售價比該項目立項之初下降約50%。項目技術為降低海洋運輸行業履約成本、保障其經濟利益作出重要貢獻。」朱益民說,船舶硫排放控制裝備作為目前最大的船舶配套產品,該項目成果推廣應用到國內外船舶上,意味着中國自主研發船舶硫排放控制技術已獲國際市場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