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文匯
媒體矩陣
集團簡介
報史館
品牌活動
媒體矩陣
集團簡介
個人中心
退出登錄
集團簡介
集團動態
媒體矩陣
品牌活動
大公報
香港文匯報
名人館
領導關懷
大公報故事
一份報紙的抗戰
報界宗師張季鸞
民主報人徐鑄成
報業公會獲獎
集團活動:
特區政府施政十件大事
香港ESG榜單年度評選
「金紫荊獎」頒獎禮
2023感動香江頒獎典禮
海外華媒組織年會
青年活動:
范長江行動
未來之星
全港學生中國國情知識大賽
青少年書法大獎賽
全港青少年徵文比賽
要聞
香港
內地
視頻
評論
兩岸
國際
經濟
娛樂
文體副刊
大文號
港飲港色
大文健康
要聞
香港
內地
視頻
評論
兩岸
國際
經濟
娛樂
文體副刊
大文號
港飲港色
大文健康
第十五屆魯青獎香港賽區獲獎結果出爐(附名單)
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7周年,9月25日是魯迅先生誕辰143周年,由魯迅文化發展中心、魯迅青少年文學獎香港組委會主辦,香港優才及專才協會、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全媒體新聞中心承辦的第十五屆魯迅青少年文學獎香港賽區比賽獲獎名單出爐。
魯青獎
2024/09/25
(有片)魯青獎|149名選手參加港賽區寫作決賽 評委:比賽如燈塔照亮少年家國情懷
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7周年,亦是魯迅先生誕辰143周年。第十五屆魯迅青少年文學獎香港賽區寫作決賽今日(6日)在麗澤中學舉行,全港共收到1220份參賽作品,經評委老師篩選後,共計149位選手到場參加決賽。
魯青獎
2024/07/06
(有片)厚植家國情懷 第十五屆魯青獎香港賽區啟動禮舉行
今年是魯迅先生誕辰143周年,由魯迅文化發展中心、魯迅青少年文學獎香港組委會主辦,香港優才及專才協會、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全媒體新聞中心承辦的第十五屆魯迅青少年文學獎香港賽區啟動禮今日(22日)下午在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全媒體新聞中心舉行。
魯青獎
2024/03/22
魯青獎江南行|「走進江南·書寫中國」文學交流營分享會成功舉行
近日,魯迅青少年文學獎香港組委會在福建中學舉辦了「走進江南·書寫中國——2023香港青少年文學交流營系列之二(紹興、杭州站)分享會」。2023年12月25日至31日,來自本港各校對寫作有濃厚興趣的36名同學,共同參加了「走進江南·書寫中國」文學交流營活動,走進杭州和紹興兩座歷史古城,共賞「江南水鄉」的詩情畫意。是次分享會共10位同學上台,結合自己精心準備的電子簡報,圖文並茂地向觀眾講述旅途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湖光山色,良宵美景,在同學的演說下變得豐富多彩,引人入勝。福建中學一眾師生,以及參加文學交流營的學生及家長到場支持,認真聆聽,反響熱烈。
魯青獎
2024/03/13
二等獎|《吾土吾民》——梁智傑
山頂的風,呼嘯着吹過於他的臉上,飛流而下的瀑布被這風,吹成了一道幕。陽光奮力的從雲叢中擠出照射在于飛濺的水滴之上,如同一道紫煙,緩緩升於這廬山之中。他望着這如山如畫的美景,感嘆到:「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便是李白眼中那大美華夏的土。
魯青獎
2023/09/25
二等獎|《日記一則》——吳晶晶
鬧鐘響起,我緩緩睜開眼,看了看時間,早上六時,本想賴床,卻想起我必須為女兒煮早餐,事因我已是一位母親。
魯青獎
2023/09/24
二等獎|《我(一名高中學生)與人工智能機械人的對話》——陳心怡
校園的紅磚間,立着長了百年也未曾倒下的白蘭樹。來到這裏的第五個年頭,我看到落了一地的枝葉在青春逝間青而又黃,早已不復舊時模樣。 白蘭樹也不一樣了。它如今在許多用心的栽培中,嚴格按照着四時更迭賦予植物的起落而生長。
魯青獎
2023/09/20
二等獎|《日記一則》——郭逸軒
今早窗外下着毛毛細雨,雨點零星地灑落在地上,這小雨已經連綿不斷地滴滴答答下了幾天,也絲毫沒有要停止的意思。睡眼惺忪的我被吵得無法再次進入夢鄉,只能蜷縮在被窩裏埋怨。依稀記得兒時從未這樣下過雨。
魯青獎
2023/09/18
二等獎|《健康第一》——陳倩兒
在香港這個繁忙的都市裏,人們都忙於工作和學習,把健康的生活習慣都拋棄腦後。作為一個小學生的我也不例外。
魯青獎
2023/09/17
二等獎|《電車的自述》——和軒儀
大家好,我是一台電車,人們也常叫我「叮叮車」。我可是香港歷史的見證者,目睹了它如何從一個小漁村蛻變成如今的國際都市。那今天就來聽聽我的故事吧!
魯青獎
2023/09/15
二等獎|《電車的自述》——陳國君
我是一輛電車,也因到站時會發出「叮!叮!」的聲音而被稱為「叮叮車」。我在香港中環工作,每天都載着人去工作、上學、玩耍。同時,我也體會香港人的意志……
魯青獎
2023/09/08
二等獎|《日記一則》——Prashadie
明天學校有參觀香港博物館的活動,我感到很興奮!我從小都對中國的文化有很大興趣,而明天是我第一次到故宮文化博物館!
魯青獎
2023/09/04
一等獎|《莫負青春》——張思聰
青春是什麼?青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年華。李大釗先生曾言:「青春如朝陽,如春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於硎上,人生最寶貴的時期也。」青春是古人所言:「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的諄諄勸告。「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的時代箴言。青春是現代人所言:「人生的青春時期只有一次,現在青春是用來奮鬥的,未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青春的人生,要用追逐夢想。以夢為馬,不負韶華。」
魯青獎
2023/09/03
一等獎|《我(一名高中學生)與人工智能機械人的對話》——何澤欣
人工智能機械人捲起一陣熱潮,作為一名學業繁重的學生,我卻不甚為之動容。直到這一天,路邊落下片片黃花,而我的心也跌墜深淵。
魯青獎
2023/08/30
一等獎|《日記一則》——劉思琦
覆診去了,情況依舊。我發現成人的世界的特別大壓力,即使心裏有多少難受,你還是要撐着。
魯青獎
2023/08/28
一等獎|《健康第一》——梁衛鎂
我愛我的父母,他們把半輩子給了我,我使用一生的平安報答他們。所以,健康必是最重要的。
魯青獎
2023/08/25
一等獎|《吾土吾民》——江鵬
從夏桀只貪圖個人縱慾,於妹喜在青鸞殿中酒池肉林、顛龍倒鳳起,從他荒殆朝政、而非體恤民力、反大修宮殿起,這位夏的末代昏庸君主也迎來他的死亡輓歌。
魯青獎
2023/08/23
一等獎|《日記一則》——陳千樹
今年我已經36歲了,至今為止我已經見過許多形形色色的人,創造許多或悲或喜的回憶。想起我在22年前的同一天想像着未來的世界,因此心血來潮寫一篇日記來回憶22年前的我。
魯青獎
2023/08/21
特等獎|《莫負青春》——王紫桉
如果有一天,當您老了,您是否會追憶青春,是否會想起曾經的無所畏懼,曾經的勇往直前,曾經那個風華正茂的自己,像外婆告訴我的一樣:青春如此短暫,記得莫負青春⋯⋯
魯青獎
2023/08/18
特等獎|《吾土吾民》——顏卓旻
青色的磚瓦、黛色的屋簷,構成了一座四方小廟。縷縷淺白色的輕煙,從支支燃燒的香尖繞出,繞過灰色的八角香爐,繞過四方小廟,散入陣陣清風中,只余下淡淡的、令人心安的香火味。
魯青獎
2023/08/16
特等獎|《龍思》——鄧伯雯
我是乾隆皇帝的龍袍,自我一針一線在繡娘手中漸漸成形到現在,有幾百歲了。我沒有最初那樣耀眼,褪去了九五之尊的鮮麗,如今的我知道,自己的主人再也不會穿上我,而那個曾經強盛的清朝,也隨着歷史前進消失了。我不再接受眾人的跪拜,但卻收到了無數的贊賞,看見了中國的崛起。
魯青獎
2023/08/14
特等獎|《電車的自述》——李行知
在熙來攘往的街道上,人們邁着匆匆的步伐,生怕遲到。道路上的交通工具應有盡有:私家車、巴士、小巴⋯⋯全都是為了應付人們爭分奪秒的生活。哎喲,對不起,講錯了。除了「我」,剩下的交通工具都是為了人們匆匆忙忙的生活作息。
魯青獎
2023/08/11
魯青獎香港賽區寫作決賽153選手比拚 首設非母語組別
第十四屆魯迅青少年文學獎香港賽區寫作決賽今日(8日)在仁濟醫院王華湘中學舉行,全港共收到1300份參賽作品,經評委老師篩選後,共計153位選手到場參加決賽。
魯青獎
2023/07/08
開賽啦!魯青獎香港賽區徵稿正式啟動 寫作及書法均可報名
今年是魯迅先生誕辰142周年,第十四屆魯迅青少年文學獎香港賽區徵稿今日(4月11日)正式啟動。即日起,不論你是喜歡寫作,還是熱愛書法,全港大中小學生及35歲以下的青年均可免費參加,徵稿截止日期為2023年6月6日。
魯青獎
2023/04/11
魯青獎講座|重讀《孔乙己》和《祝福》 學習「同情」是什麽
下周六(29日),魯迅青少年文學獎香港組委會將在香港城市大學舉辦以「『同情』是什麽」為主題的講座,本次講座將分為校園導賞、主題講座、點評討論和投稿介紹四個部分,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系助理教授崔文東將在講座中,帶領大家重讀魯迅小說《孔乙己》和《祝福》。講座現正接受報名
魯青獎
2022/10/29
《壯麗的樂曲》—— 丘霆羿
(文/丘霆羿)人生而平凡,但又不平凡。構成我們人的軀體的物質不只水與氧,更有千萬個精妙絕倫的物質構造。平凡的人都是由無數種物質以精心構造形成,不平凡的人亦是如此,故本質不平凡的人那波瀾壯闊的生命,是平凡的人亦可做到達至的。我尚記得一句話,叫心態決定境界。既然人人生而平等,何談先天條件?只有為實現理想時於逆境的黑暗中仍不放棄希望的人,永不退避困難的人,我相信其生命的禮讚必然壯麗!
魯青獎
2021/08/05
《生命的力量》—— 陳綽賢
(文/陳綽賢)我輕靠在長椅上,仰頭一望,在零落花草的小庭園中,盼望着逃離醫院病房那蒼白刺眼的燈光,奢望着逃避即將要傳入耳中的惡夢。「我們已經盡力使你外公脫離危險期了,但未來的狀況……可是誰也說不準啊!」主診醫生搭着我的肩頭,愛莫能助地說。我回頭看看加護病房中外公全身插滿管子和呼吸機的模樣;他就這麼躺着、受苦着……病魔吞噬着他逐漸衰弱的身軀,它貪婪着吸取着外公的生命,彷彿勢必要把這口枯竭的井水抽得一滴不剩才罷休。
魯青獎
2021/08/05
《生命的三層樓台》——駱婉琦
(文/駱婉琦)每年的隆冬到來時意味着一年的落幕,也意味着在這三百六十多天的漫長時光中又多了成百上千個生靈以新生的形式與世界初次邂逅,誠然,以個體為單位的每條生命是以其獨一無二的方式熾熱地綻放着、書寫人生的星輝斑斕和流光十色,然而,從更高的視野宏觀地瞰視下來,人類是有一些底層規律和共同感應支撐着「生命」這個詞彙的集體意義和動人之處。
魯青獎
2021/08/05
《塵土與星空》—— 彭承志
(文/彭承志) 一年前,我上了大學中的第一堂解剖課。在被螢光燈與無影燈照得通亮的教室中,我緩緩將屍袋的拉鍊拉開。映入眼中的,是一位長者的臉龐,他的頭髮已被剃光,皮膚經過防腐藥劑的浸泡而顯得暗黃且布滿褶皺。他的雙眼平靜地閉着,生命逝去了的臉上,看不見任何表情。那堂課上,我們用手術刀將他的胸前的皮膚、脂肪與肌肉割開,再用骨鋸鋸斷了鎖骨和肋骨,仔細觀察了心臟與肺部的構造。那天,我看屍體的眼神,時不時會流出一絲驚詫。
魯青獎
2021/08/05
《記憶中的味道》—— 李凱翹
(文/李凱翹)小時候,每當我放學回家時,一陣香噴噴的氣味總會傳到我的鼻子裏。「乖女兒,快點去洗手吧!我做了你最喜歡的甜點啊!」一把熟悉又溫柔的聲音亦會在廚房裏響起。媽媽知道我愛吃甜品,因此常常給我做下午茶,讓我大享飽福。今天的下午茶是草莓果凍,昨天的下午茶是巧克力蛋糕,前天的下午茶是藍莓芝士杯子蛋糕……每天的款式也是千變萬化的,顯盡媽媽的心思。性子急的我有如一隻餓狼,總是迫不及待地吃起來。對我而言,媽媽做的草莓果凍彷彿一個閃閃發亮的寶箱,十分美麗。它亦是一道會令人吃得津津有味,食指大動的菜式。
魯青獎
2021/08/05
《成功的滋味》—— 徐嬌
(文/徐嬌)我從小就喜歡挑戰。有一次,我在電視節目上看到一群人在做一個挑戰——攀石。我看着他們一個一個地爬上去,有些人爬得膽戰心驚;有些人奮身地向上衝;也有些人氣定神閑,慢慢地爬。最後,有人失敗,也有人成功。那時的我想:哼!這麼容易也會掉下來的呀!我就不相信我做不到。我隨即大聲地喊:「爸、媽,我要在這個暑假學攀石——」就這樣,爸媽批准了。
魯青獎
2021/08/05
《這就是幸福》—— 劉冰清
(文/劉冰清)牠趕了幾天幾夜的路程,終於來到了離青山村最近的村子 —— 綠水村。米樂來到了村裏最富的人家 —— 山羊公公的家裏。牠見到山羊公公後有禮貌地問到:「山羊公公,您這麼富有,一定生活很幸福吧!」可山羊公公卻說:「我雖然有很多錢,但是子女不在身邊,甚至幾年也不回來一次,這樣的生活,我又怎麼會幸福?」米樂聽完羊爺爺的話,發現這裏並沒有牠要找的幸福,於是就告別了羊公公,繼續出發了。
魯青獎
2021/08/05
《多彩的生命》—— 盧文倩
(文/盧文倩)上了一整天課,早已感到枯燥乏味,我趴在課桌上,望着窗外紅日西墜的暮色,橘黃色的光暈滿了課室。東南風驟起,原本安靜低垂的廉帷被吹得漲滿如帆,春天的風也開始有了仲夏的味道。一下課,我就拉上我的好朋友一同去學校後山的小森林玩,那裏綠意茂然,坐在樹蔭下乘涼,一同傾談再合適不過了。陽光透過層層樹葉落了下來,照射在一處草叢,我仔細看了看說:「快看!這裏有一個會動的葉子。」她緩緩走來說:「有什麼大驚小怪的,是不是風吹的?」這片「綠葉」很聰明,似乎察覺到我們兩人,便立刻一動不動,不細心觀察可能真的難以分辨。
魯青獎
2021/08/05
《生命的力量》—— 邱詠欣
(文/邱詠欣)時間總在一眨眼的瞬間逃走,而生命也同樣不停留。還記得我家最困難的一段日子,月入二、三千的父親用他佝僂的背脊担着家裏四口人的開銷,每天早出晚歸,腿上的風濕骨痛也常在夜裏發作,都是因為早上的工作。父親是一個建築地盤工人,從我記事起,父親的臉龐不斷地消瘦着,手掌心粗糙如燒久了的鍋底般,身上總是帶着難聞的汗臭味。這也導致了我不愛與父親親近。但在我小學六年級的暑假,讓從不和父親擁抱、牽手的我,緊緊的抱住他。
魯青獎
2021/08/05
《循環》—— 羅杏兒
(文/羅杏兒)人的生命起源,源自於母親十月懷胎,用最小心翼翼的生活習慣養育出一個健康的孩子。人的生命啊,很是脆弱。單單是一個簡單、無意且難以預想的碰撞,或是吃了某些所謂屬性相沖的食物,亦或是明明已小心至極,脆弱的小生命也會無情,無緣無故地離開這個美好的世界——不着痕跡,亦沒有探出頭看看世界的權利。但同時,人的生命啊,又很是頑強。
魯青獎
2021/08/05
《生命的意義》——施璟成
(文/施璟成) 從生物學的角度而言,人和其他物種並無分別,生存和繁衍是我們作為「動物」的終極目標。具體來說,就是人們只需確保自己能吃飽喝足,並完成繁衍下一代的使命,生命的意義就到此終結了。或許你會對我的判斷感到瞠目結舌,認為我把人這個物種的意義貶得一文不值。但請允許我問一句,為何你會這樣想呢?是因為人有超越其他物種的優勢嗎?
魯青獎
2021/08/05
《人的生命》—— 文芷桐
(文/文芷桐)「花開就是花落的預備,生命就是時序的完成」朝菌暮枯,夏蟲秋死,在行雲迅疾、流水無聲間,我們生而為人,意義何在?人的生命的珍貴之處、便是在於,我們能「以生命影響生命」。在你呱呱墮地時,為一個家庭帶來了新生命的希望;在你蹣跚學步時,稚嫩的小手向父母親遞上一枝被壓壞了的路邊小花,他們滿足相識而笑,綻開的笑靨宛如刺青,是抹不掉的藝術,是你年輕的生命畫下最美的一筆。
魯青獎
2021/08/05
《記憶中的愛心傘》—— 韓知浥
(文/韓知浥)那年春天,我像往常一樣走出學校,可是不一會就狼狽地跑回去了,「天啊,早不下晚不下,偏偏現在下!」我坐在校門口的台階上,獨自抱怨起來。直到二十多分鐘後,一個焦急的身影出現在我的視線裏,是爺爺,他全身都濕透了,仿佛剛從池塘中爬出來,但……他手中不是有傘嗎?為什麼還會被淋濕呢?只見他朝我揮手,一邊還舉了舉手中的傘。
魯青獎
2021/08/05
《這就是幸福》—— 陳煒樂
(文/陳煒樂)下班後,爸爸就算如何筋疲力盡,他也會每天跟我說:「人生大道理」。每當我做錯事的時候,爸爸會罵得我狗血淋頭。之前我認為我自己只是做錯事,又不是殺了人,何必那麼認真呢!其實想深一層,爸爸也是為我好。如果爸爸沒有罵我的話,我做錯的事也只會重複犯錯,以後都沒有得到改善。我也愛我的爸爸。
魯青獎
2021/08/05
《多彩的生命》—— 莊楨晴
(文/莊楨晴)轻盈的雲兒點缀着這遼闊的天空,太陽嵌在最高的地方,它洒下一片陽光,在操場,在課室, 在充滿歡聲笑語的校園裏。教室回荡着唰唰的寫字聲和郎朗的讀書聲,學生們探索着上下五千年,認真刻苦地钻研學業;操場上一群孩子們無忧無虑地奔跑,酒脫地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太多太多,校園的每個角落都藏匿着夢想与熱愛,我感到愉悅。新生代的熾熱便是生命,我心中暗語道。
魯青獎
2021/08/05
《生活改變了我們》—— 譚婧雯
(文/譚婧雯) 生活也改變了我,我本是一個出生在香港,但在江蘇長大的女孩,可是因為我的家人想讓我在香港取得更大的進步,讓我的英語更上一層樓,所以我回到香港讀書,成為了插班生。可是,我卻不能適應香港的生活,因為我在江蘇上學時,我的排名算得上是前十名,但是當我在香港時,由於我的英文不好,至始我很多學科跟不上……
魯青獎
2021/08/05
《人的生命》—— 許穎思
(文/許穎思) 若要說塵世萬物中,最奇妙的是何物,那「生命」定是答案之一。人的壽命說長,也不長,說短亦不短,這要根據人們的性格而定,但是對於在這不短不長的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是何物,則有數個答案。理性的人會說水以及糧食、氧氣是必要的;文藝的人認為美麗的詩詞以及創意是不可缺少的;貪婪的人會認為金錢、名譽以及地位才是最重要的。但我卻認為在人的生命中最寶貴的是「情」。
魯青獎
2021/08/05
《能人所不能》—— 陳嘉倫
(文/陳嘉倫)魚兒暢游海底,於水中呼吸,能人所不能;雄鷹展翅高飛,翱翔於天際,能人所不能;駿馬日行千里,奔馳於無邊草原,能人所不能。與自然界間中的動物相比,人類似乎遜色些許,平平無奇,可為什麼卻是人類成為萬物之靈,主宰世界呢?人之所以為人,在於綿延不絕的文化與信仰,在於超越世俗的思想與精神。正因如此,「生命」二字,才在地球萬億年的歷史中,第一次被真正賦予意義。
魯青獎
2021/08/05
《我和我的改變》—— 劉星雨
(文/劉星雨) 今年秋日,我又看見一些提槍的人類,便知道他們又要開始獵殺森林中的動物了。最初遇見他們,我是多麼開心,我想着可以認識新朋友了,應該會為我的生活增添不少樂趣吧。但就在那一天,我最好的朋友 —— 阿狐,死在了我的身邊。我看見人類用黑色的管狀物品向着阿狐射去;我感受到阿狐的血灑在我的身上,熾熱又冰冷;我聽見他們欣喜雀躍的呼喊。
魯青獎
2021/08/05
《多彩的生命》—— 黃睿
(文/黃睿)在森林中有兩隻刀螂,一隻像枯枝,一隻像樹葉,它們分別叫小枝和小葉。一天,小葉對小枝說:「森林鳥語花香,不如我們一起去探索森林吧!我們的生命如此短暫,浪費了不值啊!」小枝低下頭說:「可是我的夢想是去外面的大千世界看看。聽說外面的世界很美很美,有在森林中我們看不到的風景啊。」
魯青獎
2021/08/05
《生活改變了我們》——林沅鎣
(文/林沅鎣)為了不傷及無辜,我極力壓下心中的不滿,看向窗外的朝陽和蔚藍的天空。我瞥見一輛汽車,車內是一對吵架的夫妻和縮在角落裏的小孩,雌性老虎對着駕駛位的雄性獅子咆哮,偶爾舉起爪子指向角落裏的小貓;小貓則因為吼聲而縮了縮腦袋,抱緊自己的書包;雄性獅子不耐煩地撓了撓毛髮,不住地拍打着喇叭。一家三口的矛盾不斷激化,彷彿下一秒就要互相撕咬搏打,我不願看到這樣血腥的場面,別開眼神,繼續注視着手錶。
魯青獎
2021/08/05
《多彩的生命》—— 周茵彤
(文/周茵彤)我有一位朋友——鄧玉婷。我們從小學開始就認識了,我們經常都會一起玩耍,一起運動,更一起學習。她十分喜歡跑跑跳跳,十分活潑。可是,在她六年級的時候發生了令她絕望的事。她遇到交通意外了,而且她這生也需要乘坐輪椅,因為她的腿再也不能行走了,醫生告訴她,即使做了康復治療,也很難能夠正常行走。當時她十分絕望,每天都在哭泣,可是在她冷靜過後,決定去做康復治療,還立願令自己雙腿能正常行走。
魯青獎
2021/08/05
《何謂活得璀璨》—— 黃若嵐
(文/黃若嵐)有一句膾炙人口的名言道:「生命誠可貴,自由價更高」,似乎把精神層面的追尋放在肉身存活之上。的確,無數騷人墨客和烈士都為了所信奉的理想而上刀山下火海,把生死置外,也留下傳頌千古的詩句,如「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受他們的感染,初中的我常認為生命的價值就像漫天煙火。一生就是為了在點燃一次後燃亮廣袤的黑夜,壯麗地向世人展現自己的美,隨後在觀眾的記憶中永存。
魯青獎
2021/08/05
《人的生命——思考》—— 楊雲姿
(文/楊雲姿)笛卡爾曾說:「我思故我在。」換言之,倘若我們只照本宣科,對課堂所學習的知識不加思索就加以相信,並且將其視為真理的話,那我們就不能算是一個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了。比如說,如果現今學者完全相信權威所說的話,那地平說就不會被推翻、父權社會也不會被質疑而被否定、物理學公式就永遠正確。然而,正是人類獨立思考的能力,才是令人類社會不斷進步的關鍵,思考的重要性就等同齒輪在機器中的作用,沒有思考,人類就沒有生命,猶如行屍走肉。
魯青獎
2021/08/05
《失而復得的滋味》—— 唐巧蕎
(文/唐巧蕎)她有一頭長而濃密的黑髮,漆黑而烔烔有神的雙眸,每一天都掛着大大的笑容,如同一米绽開的向日葵——她就是我最好的朋友。如今我已從小學畢業,同學們各散東西,我翻閱着被寫得滿滿的畢業紀念冊,直至翻到最後一頁,我望向左上角,「歐寶文」這三個大大的字映入眼簾,徒然勾起我腦海中名為 「失而復得」 的記憶碎片……
魯青獎
2021/08/05
《追尋》—— 吳嘉欣
(文/吳嘉欣)人始於出生,而終於死亡,有人一生明亮如晝;有人一生黑暗如漆;有人踏上康莊大道;而有人卻一路跌跌撞撞;有人...... 世間萬面,面面具不相同,人間眾人,人人皆相異,追尋生命的意義便成為人生的一堂必修課。或許是追尋物質的滿足,或許是精神上的充實,亦或是踏在一直追尋的路上。生命於我而言是一種神聖不可侵的,它是我活下去的基礎,也是我每天咬牙堅持下去的信念。也許卑微,也許艱辛,也許疼痛不已,但滿足,開心和充實。這可能就是生命所賦予的可造性和差異性吧。
魯青獎
2021/08/05
《生命的真諦》—— 張思聰
(文/張思聰) 文化,是人類對自然界的認知。中國有着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其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我們挺立在世界東方的文化瑰寶。孔子曾曰:「仁者愛人」。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以仁愛為基本。其仁愛就是中國文化中最核心的東西。「仁義禮智信」是我們老祖宗留給我們的精華。中華文化是我們中國人共同的魂、共同的根。
魯青獎
2021/08/05
《活死人和死活人》—— 顧卓旻
(文/顧卓旻)我們身邊存在着無數的「活死人」,當然不是小說中得到奇特力量的、跳出三界之外,不在五道之中的非人生物。而是一些茫茫然不知前路,丟失了理想與使命的人。人一旦至此,生命就可以宣告結束了,因為他們只是行屍走肉,終日消極,明知自己身處困境,也明知改變的契機所在,卻偏偏自蔽雙眼,自怨自艾。人雖肉體未死,心卻如燃燒過的紙錢,已是一片死灰了,這樣的人,還能算一個有生命的人嗎?
魯青獎
2021/08/05
《我眼中生命的意義》—— 陳偉瀚
(文/陳偉瀚) 「人的生命」,如此宏大的主題豈是三千字洋洋灑灑的文稿足以言明的。從生物和化學的角度來看,水和氧氣是我們生命的源泉;而從人類社會學的角度,文化和思想便是建構人的生命的重要基石。這在我們腦海中可能是對生命最初的認識,而「生命是每個人最寶貴的財富」彷彿是一句恆古不變的至理名言,烙印在我們每個人的心間,成為這個社會最大的公約數。我們明白許多「生命如此重要」的道理,卻是否思考過什麼樣的文化和思想能指引我們經歷有意義的一生呢?
魯青獎
2021/08/05
《這就是幸福》—— 黃心娫
(文/黃心娫)幸福,對我而言,就是能夠和家人朋友在一起,就是幸福。幸福能夠讓我們感受到溫暖。那種溫暖讓人感受到別人的關懷與愛,這就是幸福。幸福,可以在家人中,朋友中,愛人中感受到。例如:和家人一起吃飯;和朋友一起談天;和愛人一起看電影。只要能夠讓自己知道:「我不是只有自己一個」,這也是幸福。
魯青獎
2021/08/05
《這就是幸福》—— 李芊弦
(文/李芊弦)我和我最好的朋友常常都在嫌棄對方,所以很多同學都在懷疑我們到底是不是朋友。就在我入圍這個比賽時,我朋友對我說:「咦~就你還入圍?你這麼厲害,你咋不上天呢?」我一邊笑一邊罵她,就在剛剛我看到她發給我的「加油」,我很想告訴他們,就是因為我們關係好,就算是罵對方也不會生氣。有一個這麼好的朋友,算是幸福嗎?我不知道,但我覺得可能是。
魯青獎
2021/08/05
《記憶中的她》—— 羅曉晴
(文/羅曉晴)每當我看到手機中的一張合照,我也會想起我和她曾經的時光……她擁有一張可愛的臉蛋,常年載着我送她的卡套,在外人面前文靜得很,唯獨在我面前跟我一樣像個憨憨。我們曾承諾對方永遠是自己的好閨蜜。可升上不同中學時,就徹底斷了關聯繫。很多人說小學沒永遠的朋友,本來不信的,現在就算不願相信也得承認——那些人說得對。
魯青獎
2021/08/05
《我和我的改變》—— 余欣婷
(文/余欣婷)「改變」一詞在人們的刻板印象中到底蘊藏着什麼樣的含義?人們又是否真正意識及體會到它的詞意呢?「改」可謂是改善,糾正自己的錯誤,「變」可謂是變化,各種角度、方面不受限制的變化。兩者結合起來即是「改變」。它是一個中性詞,並不只是用作形容正面的改變,同時亦用作形容負面的改變。人們往往對「改變」的刻板印象即是為他人、為環境、為生活而作出的改變,那這些改變究竟是好,還是壞?
魯青獎
2021/08/05
《這就是幸福》—— 林卓旻
(文/林卓旻) 我們身邊經常被幸福包圍着,只是我們一直視而不見。有一次,我在學校小息時要找老師,我站在門口轉來轉去,疑惑的看着老師座位表。已經轉了一百個圈,站在教員室門口的風紀也不知道我需要甚麼,我也沒有問他們,因為我那時候只有一年級,不敢向他們發問。這時候,有一個和藹可親的老人走了出來——陳主任。陳主任知道了我的疑問後,牽着我的小手進入教員室,找到了老師後,我連聲道謝。
魯青獎
2021/08/05
《生命・靈魂・自然物語》—— 崔建聰
(文/崔建聰) 水是人類最需要的物質元素,在生物學中,水也只不過是一種物質。然而,它并不只是一種物質。人從水中獲取滋潤、養分,仿佛水是人的靈魂,如流水般靈活自如,又充滿生機。地球也都是一直由大海所滋潤着,陸地才能得到養分,為自然帶來生命力。李小龍先生不只是一位武術家,他還是一位哲學家。「水可流動,亦可衝擊,靈活自如。你把它注入杯內,它便成杯形;你把它注入壺內,它便成壺狀。」
魯青獎
2021/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