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是牙齒周圍牙齦、牙骨及結締等牙周支持組織的慢性發炎。如果牙齒未有徹底清潔,牙菌膜會積聚於牙齒表面和牙齦邊緣隙縫,牙菌膜積聚更可能會鈣化成堅硬的沉積物,即形成牙石。牙石表面一般都十分粗糙,會進一步助長牙菌膜積聚,令牙周病惡化。養和醫院牙周治療科專科醫生馮建裕醫生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口腔清潔,及最好定期檢查牙齒。
牙周病無明顯病徵易被忽視
牙菌膜內的細菌會分泌毒素,當刺激到牙齦組織,便會引致牙齦發炎。不過,只要做好牙齒和牙縫的清潔,便可恢復牙齦健康。如果忽視問題,牙齦炎會進一步加劇,影響牙齒的支持組織,令原來緊附於牙腳表面的牙齦與牙腳分離,形成牙周袋或導致牙齦邊緣萎縮,稱為「失去牙齦依附」(Loss of Attachment),令受影響的支持組織永遠無法復原至本來的完整結構。
牙周病之所以普遍,很大原因是它早期並無明顯病徵,容易被忽視,經常令人誤以為只是「熱氣」,若未有及早求醫,最終或導致病情日益惡化。由於牙周袋位於牙腳較深入位置,單憑肉眼未必能檢查牙周袋,要由牙醫以牙周袋探針間尺小心量度牙齒周圍,找出牙周袋的位置及深度,或需要X光檢測。
牙周病、心血管疾病息息相關
牙周病與心臟病、中風等心血管疾病有著相近的風險因素,如吸煙、壓力、肥胖、糖尿病、不良飲食習慣等。當牙肉出血發炎而又同時患有牙周病時,牙周的細菌有機會隨著血液,在提供心臟營養的冠狀動脈腔內形成菌斑,隨後動脈管壁會增厚,產生血栓。一旦冠狀動脈受到血栓阻塞令心臟缺氧,便會導致心肌梗塞。有研究報告顯示,牙周病患者比非牙周病患者患上心臟血管疾病的機會高1倍。而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相同的血管栓塞出現在細小的腦血管時,便會導致中風。另外,有「細菌性心內膜炎」病史的患者,在治療牙周病時因會引起短暫性的菌血症,很多時需事先服用抗生素。由此可見,口腔與心臟血管疾病有著密切關係。
牙痛及蛀牙問題
不少人或誤以為牙痛僅為普通牙患,而忽略了心臟疾病的可能性,其實牙痛有機會是心絞痛所引起的反射性疼痛(Referred Pain)。根據研究顯示,30%的心臟病患者會出現非典型的心絞痛症狀。反射性疼痛的牙痛與一般牙痛不同,患者會感到牙床一側或兩側疼痛,而且左側痛楚較多,有時甚至擴及面頰,但牙齦與臉頰都不會紅腫。服食消炎止痛藥也未能紓緩痛楚,有時甚至加重情況。
如果發現牙齒問題同時亦有以上病徵,就應細心留意身體實際狀況,有需要應諮詢牙醫或專科醫生的意見。此外,癌症病人在接受電療、化療前,應先處理好牙齒問題,因為在治療期間拔牙,傷口會難以痊癒,牙骨亦會有骨枯問題。
心肌炎
免疫力較差的牙周病患者,身體防禦細胞無法保護自己。特别在拔牙時,牙周病細菌可能會透過傷口,順著微血管或淋巴系統到達心臟,造成心肌炎。因此,如果身體有發炎,應暫緩拔牙,先處理或使用藥物消炎,待身體恢復再安排拔牙。
馮建裕醫生
養和醫院牙周治療科專科醫生
養和專欄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