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5日,培僑書院。在疫情籠罩的日子裏,校園迎來最熱鬧的一天,禮堂內難得舉辦一次大型集會。
這個看似平凡而日常的日子,卻發生了令人難忘的事情。著名的航天科學家龍樂豪老爺爺走進培僑書院,與同學們分享科技知識、治學態度和家國情懷,講得生動,聽得感動。「追星」成功,受益匪淺!
從預告到開講,這一個星期,我們經歷了「無感」、「懵懂」到「渴望」的過程。隨着航天知識的豐富,特別是講課內容的披露,我和同學們都期待着這一天早日到來。當時,我們還在猶豫,是否還在班房看視像時,學校又作出一個驚喜的決定,可以在禮堂現場聆聽,目睹名家真容,感受熾熱氣氛。
當龍院士入場和離場時,老師和同學都自覺地起身、鼓掌,響起長時間的掌聲,這是之前從未有過的場景。當龍院士走過我的身旁時,一直在向我和身邊的同學揮手,臉上洋溢着慈祥的笑容,和藹可親,沒有想像中科學家那嚴肅、刻板的影子。
通過短短一小時的分享,我感受到了國家航天科技在封鎖中壯大。在我們身邊,有同學還表示想當一位小航天員,親身登上月球,當一個「現代嫦娥」。
龍院士前一天在香港大學開設講座,今天到培僑書院與中小學生分享,這位84歲的老院士擔心孩子們聽不懂,連夜修改了課件,而且題目也是「量身定製」,由《長征火箭與中國航天》改為《陪你一起走近航天》。從這個細節,深切感受到龍院士的體貼、認真,以及超強的行動力。
在培僑書院校園裏,還有一棵「太空人」楊利偉2003年親手種下的橡樹,現已是亭亭如蓋。十八年之後,龍樂豪院士給我們送了一條「黃金公式」:個人素質=(知識+能力)×品德。這是航天精神在校園內的落地生根、茁壯成長,時刻陪伴、感染、激勵着這裏的學生。
何梓晗(培僑書院學生)
編輯:江月
關鍵詞:培僑書院龍樂豪航天科學家
評論


字號:小
發表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