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公報 實習記者 鍾怡)在迎接建黨一百周年和香港回歸24周年之際,參與神舟、長征、北斗、嫦娥等國家重大航天項目的重量級專家們在6月22日至6月26日到訪香港。他們在大學進行連場演講,在中小學與學生親切交流,勉勵港青為祖國航天夢共同奮鬥。他們的魅力沒法擋,場場活動座無虛席,大批大、中、小學生追看直播……「他們才是真正的大明星」!有港生形容,真正感受到祖國航天事業的強大,航天人的拚搏奮進精神,「我真的想報航天相關的大學專業,在未來去參加航天員選拔!」
幾位科學家的演講非常精彩,當中兩位滿頭白髮的老院士妙語連珠,生動深刻地講述了祖國航天成就與航天精神。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院士見證60年國家航天發展歷程,他在理大主講《中國航天與航天精神》,說到每一個中國人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到最好,這就是愛國,全場響起經久不息的掌聲。在港大,龍樂豪院士從「兩彈一星」精神談到載人航天精神,從新時代北斗精神談到探月精神,這些都是中國航天特有的精神力量。他由衷感慨,「航天精神中,愛國是精髓、奉獻是主旨、自主是根本、協同是支柱、攀登是追求。」
期待參與空間站建設
「香港團隊和我們都是一樣的,都是做航天事業,沒有彼此分別。」探月工程三期總設計師胡浩鼓勵香港青年為航天事業貢獻力量。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總設計師孫澤洲認為,天問一號任務的圓滿成功不是偶然,是中國航天發展的必然。「希望新時代北斗精神可為你們導航指路,規劃人生方向,未來以成就奉獻國家!」北斗三號衛星首席總設計師謝軍希望香港學子珍惜當下的學習機會,勇於探索。「立鴻鵠之志,展鯤鵬之雄」。嫦娥四號探測器項目執行總監張熇勉勵香港青少年不斷創新、勇敢追夢。
幾位科學家連日的奔波演講讓全港青年為之動容,認為這些科學家才是真正的明星。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博士生石唐森一和很多男孩一樣,從小都有一個航天夢,希望成為天文學家。「這次胡浩總設計師的講座讓我非常激動。胡浩總設計師還提到,我們作為新時代的一分子,也有機會參與空間站的建設,這讓我感到十分自豪和期待。」
立志大學報讀航天專業
培正中學中六陳同學聽完講座後,燃起了他的太空夢。他分享體會時說,「我好開心,內容好豐富,聽完後我真的想報航天相關的大學專業,在未來去參加航天員選拔。」
理大學生余同學甚至在聽講座的過程中感動落淚,他說:「參加這次講座,很感動,覺得他們很不容易。正如戚發軔院士說『一個人只有有了愛,才能把你最寶貴的東西奉獻出來』。」
不僅現場熱鬧非凡,互聯網上也湧現了無數網友肺腑感言:「清澈的愛,只為中國!」「愛這個國家的每一寸熱土。」句句都是對航天的驕傲與自豪、對祖國的熱愛和祝福。


港生萌生「宇航員夢」
皇仁書院、培僑書院、拔萃男書院、協和書院、德蘭中學、保良局甲子何玉清中學在25日迎來國家航天科學家,科學家們的精彩演講在青少年間激起熱烈反響,無論是身在現場,還是透過直播觀看的同學,許多都發自內心地表示,希望未來可以參與航天事業,為祖國的科技發展出一分力。

培僑書院蔣同學聽完龍樂豪院士的講座,萌生了「一個小小的宇航員夢」,她說:「我想上太空,成為像劉洋姐姐一樣的宇航員,去到美麗的月球,希望在上面建很多基地,讓地球人上去住。」
就讀中二的陳樂之同學說,通過航天科學家們的講座,了解到國家航天發展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作為中國人感到無比驕傲。」
保良局羅氏基金中學的鄭晞朗同學聽完講座後對記者說:「我已報名清華大學,希望將來有機會可以在航天領域作貢獻!」
皇仁書院中四的盧同學從戚發軔院士熱愛祖國、追求夢想的過程中也找到了自己的夢想,他相信這也是許多香港青年的夢想,未來肯定有機會出現一名生於香港的航天員。
拔萃男書院的梁同學說,自己偏愛人文科學,即使將來未必能「上天攬月探火」,但聽完討論更堅定了他對探索與求知的熱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