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記者 吳嘉鈴、劉婉燕)本港是日本農林水產最大出口地,日本政府決定逐步將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廢水排入大海,引發港人對日本食品安全憂慮。有市民表明,若日本落實核廢水排放計劃,日後會減少食用日本水產;有市民則希望特區政府加強日本進口食品檢測,避免受污染食品進口,導致市民誤購。有團體13日到日本駐港領事館,對日本排放核廢水計劃表達強烈反對,批評日本舉動影響全球公共衞生。
日本食品向來受港人歡迎,日式商店和日本進口食品在香港隨處可見。資料顯示,香港去年進口逾2061億日圓(約153億港元)日本農林水產,佔日本農林水產出口22.3%,是日本農林水產最大出口地。2020年進口香港的日本食品中,73%是農產品、26.7%是水產,餘下0.3%是林產貨物。
日本政府計劃排放核廢水出海,引起港人熱議,不少人擔心會影響食品安全。市民林先生表示,家人不時會到超市購買日本生果及海產,他關注核廢水排入大海會影響海產食用安全,「始終希望有得食嘅,希望政府可以加強檢測,令大家食得放心」。
市民黃先生表示,以往會到壽司店食生蠔和魚生,但因為得悉生冷食品多蟲多菌近年已經減少食用,「如果仲要有輻射就更加唔會食啦」。陳先生經常會到日式超市購買日本生果,他坦言,會擔心核輻射對食品安全的影響,「如果有問題之後都會少買少食,尤其減少買畀啲小朋友食」。
可經食物鏈影響到人類
據報道,福島核廢水雖經處理,但依然含有氚、鍶、銫、碘等大量放射性元素。如果污染了海產品,人們食用後易致癌、致畸、致突變。
香港中文大學生物醫學院教授徐國榮就指出,核廢水排入大海有機會影響涉事海域生長的魚類,並經食物鏈的傳遞影響到人類,由於核廢水入海的稀釋程度未明,目前難以評估殘留核元素的影響。他認為計劃一旦實行,日本政府應禁止漁民於相關海域捕魚。
綠惜地球總幹事劉祉鋒指出,核輻射的放射性元素,早已證實可以致癌,「海洋是沒有邊界的,Dilution is not a solution to pollution」(稀釋絕不是一個解決污染的方案)。
地球之友行政總裁洪藹誠則表示,日本政府一直堅稱排放核輻射水將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標準進行,但日方現時所公布的訊息及數據有限,外界無法評估影響。洪藹誠又提到,日本福島縣漁會曾於今年2月22日在福島縣外海展開實驗式捕魚,所捕獲的許氏平鮋魚類輻射物質超標,可見所謂的符合國際標準,實則表裏不一。綠色和平項目主任伍漢林促請日本有關當局盡快公開更多資料。
工聯會到日領事館抗議
日本一意孤行傾倒核廢水的決定引發日本國內、環保組織和周邊國家強烈反對。香港工會聯合會社會事務委員會昨日到日本駐港領事館抗議。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陸頌雄指出,核廢水對海洋環境、食品安全和人類健康產生深遠及不能逆轉的惡劣影響,香港過去皆有進口日本不同食品,當中包含海產類,強烈建議香港政府對進口食材嚴格把關,避免受污染的食品流入本港市面,對香港市民健康帶來危害。工聯會九龍東總幹事鄧家彪批評日方舉動影響全球公共衞生,罔顧人命安全,而美國國務卿竟然發文表示感謝日本,令人驚訝。
本港食物安全中心在2011年福島核電站事故後,限制日本福島及其他四個縣(即千葉、群馬、茨城及栃木)的若干食品進口,例如來自福島的蔬果、奶類製品等,至今仍禁止進口,但來自千葉等四個指定縣的蔬果及奶類製品,則在2018年放寬進口規定,持有輻射證明書及出口商證明書則准許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