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新聞網記者 曹燕玲)曾經,網上一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刷爆朋友圈。一時間「裸辭旅行」成為當時的熱門話題,不少年輕人在這股熱潮下,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當下,雖然「裸辭旅行」已經不再是網絡熱門話題,但「要不要裸辭旅行」仍然是暗埋於不少職場人士心中的糾結與騷動。大城市裏的年輕人,時不時在沉重的壓力下探出頭來,憧憬另一種生活。「裸辭旅行」,成為走向別處生活的一種想像、嘗試與實踐,也像是一種減壓手段。「裸辭旅行」到底有多麼美好,背後又有多少心酸?大文新聞網跟拍裸辭遊遍全球的背包客哈達,揭秘他窮遊40國的故事,以及其間的心路歷程。
關於哈達
90後哈達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2015年,工作一年後的他,疲於應付朝九晚五的職場生活。在紀錄片《搭車去柏林》的鼓舞下,他不顧父母反對,辭掉工作,開始自己的旅行生活。
沒想到,哈達這一走就「不再回頭」。他任性地堅持了5年多,獨自走訪了四十多個國家,超過140個城市。自稱將旅行當作信仰的他,用生命體驗旅行。他隻身一人進入羅布泊無人區,在零下40度的荒野足足待了半個月。在泰國,他到遍布毒蛇、蝙蝠,還缺氧的洞穴探險,差點沒能走出來;在開羅,他跑進被稱作「死人城」的貧民窟探秘,被人強塞毒品,遭遇暴力襲擊;在印度,他探訪貧民窟,結果感染伊波拉病毒,九死一生……
他做了很多年輕人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
有人說,他是富二代,所以可以恣意妄為。實際上,他只是出生於普通家庭的普通青年,他的家人並不為他的旅行夢想買單。得知他要裸辭環遊世界,他的父母失望至極,斷絕了對他的任何經濟支援。
旅途中不管如何飢寒交迫、窮困潦倒,他都不曾向家人訴說,只是默默含淚承受。直播、代購、賣唱,給旅遊網站供稿……他找到越來越多的收入渠道,支撐自己來實現夢想。
然而雖然實現了經濟自由,哈達的這條追夢之路卻仍然走得不自由。親友的遠離,外界的質疑,旅行的孤獨,讓這位不諳世事的年輕人逐漸患上了抑鬱症,他每天在夜裏輾轉難眠。
到底「裸辭旅行」讓他收穫的多,還是失去的多?他無法回答。他只說,他會繼續堅持下去,選擇一種不同常人的方式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