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得民、齊正之、杜思文)戴耀廷鼓吹「攬炒十步曲」不僅只是言論,而是付諸於行動。為了達成他宣稱的「35+」,他在去年4月底發表「攬炒十步曲」前後,不但非常積極向攬炒派各基層組織及活躍分子推銷其「奪權大計」,還參與「攬炒派」參選立法會的「初選協調會」,其中一次是在去年4月23日晚,當日的會議在旺角教協總部舉行,戴耀廷以「初選協調人」的身份與有意參加新界西「初選」的攬炒派成員見面,並於數日後正式發表他最新的「攬炒大作」—「真攬炒十步」,企圖透過集結所有反對派力量實現其癱瘓政權、甚至顛覆政權的大計。
去年4月23日,香港文匯報記者得到消息,當晚將在旺角中僑商業大廈七樓教協總部舉行「35+」計劃的新界西初選協調會議,會議由民主黨的元朗區議會主席黃偉賢主持。
王進洋不請自來爭參選
會議前發生了一個「小插曲」,有「港獨」組織「本民前」背景的離島區議員(東涌南)王進洋突然在其facebook上用粗口抱怨沒有收到新界西協調會的邀請。據了解,由於王進洋一早已公開表明會加入「35+」計劃,亦是戴耀廷主催的「風雲計劃」的成員之一,所以認為自己理所當然有資格參選,最後他亦不請自來主動到教協總部參加會議。
會議在當日傍晚6時許開始,約在下午5時45分左右與會者陸續到達,其中郭家麒(時任立法會議員)、區諾軒(擔任「初選」協調人)、張可森(屯門區議員)及黃偉賢等人最早到場,戴耀廷則是在會議臨舉行時才到場。
有會議成員透露,會議開始時戴及區先與參加者閒談欲緩和氣氛,但不久後就有人要求商討「35+」內容,包括搶奪參選資格,其中王進洋表現得最為激烈,要求得到參選資格。屬於「泛民系」的郭家麒、黃偉賢等人也與屬於「本土系」的張可森等人出現分歧,會議氣氛一度緊張,戴耀廷及區諾軒則多次調停,呼籲「攬炒派」要團結才能取勝。
戴主動介紹「攬炒」大計
在參加「初選」的名額討論結束後,戴也主動介紹了還在構思中的「攬炒」大計,包括「攬炒時間表及路線圖」,指明「35+」計劃的真正目標是要「攬炒」。據悉,與會者基本上同意戴的這套「大計」。
會議在晚上9時許結束,為避免外界注意,與會者刻意分批離開,而戴先行離場,並獨自步行到附近的朗豪坊停車場取車,至於郭家麒則緊接其後離開,之後,多名元朗區及屯門區議員相繼離開,其中以張可森為首的「本土系」成員,在大廈門口離開時還在不停討論會議內容。
最後,區諾軒才與王進洋一同步出大廈,當時王進洋的情緒看起來仍頗為激動,不停高聲講話,而區則不停勸說試圖安撫其情緒,兩人在大廈門口談論了近十分鐘,終於,王在情緒平伏後才離去。不久,王進洋主動宣布放棄參加「初選」。
據了解,「攬炒十步曲」正式公布前夕,戴耀廷及區諾軒亦與攬炒派各個陣營分別召開多次參選協調會議,包括港島區、九龍東、九龍西、新界東、超區及功能組別等,每次會議都由戴在各區安排的親信做主持。內容除協調攬炒派在區內的參選紛爭外,亦會講解「十步曲計劃」,為初選及「35+」計劃制定明確目標。在去年4月28日,戴耀廷在報章上正式發表「真攬炒十步」文章,為攬炒派未來如何癱瘓特區政府施政,甚至如何奪取政權制定目標。
【特稿】攬炒有計劃 最終圖癱港

根據戴耀廷去年4月底在《蘋果日報》發表題為《真攬炒十步 這是香港宿命》一文,他「推演出」進行「初選」後,攬炒派「奪權」的「時間線」。
其後,戴耀廷等開始落實該「十步」,首先就是主導搞所謂的「初選」,由各攬炒派組成的平台「民主動力」統籌,民主黨、公民黨、人民力量、社會民主連線、「天水連線」、「屯門社區網絡」、「醫管局員工陣線」等積極參與。其後,部分攬炒派「參選人」於去年6月以「抗爭派」的名義在社交平台發起所謂「落墨無悔,堅定抗爭」的「參選聲明」,要求所有「初選參選人」簽署。
該「聲明」旨在要求參與「初選」者都要認同所謂「五大訴求,缺一不可」,並表明「會運用基本法賦予立法會的權力,包括否決財政預算案,迫使特首回應五大訴求,撤銷所有抗爭者控罪,令相關人士為警暴問責,並重啟政改達至雙普選」云云。其後,包括公民黨等大部分「參選人」都有簽署,民主黨未簽署,但民主黨主席胡志偉當時表明,該黨「早已清晰明確表明,必定會運用基本法賦予的所有憲制權力,包括否決財政預算案」。
兩日後,「初選」搞手之一的戴耀廷稱為免大家因此被政府DQ,大家可自行決定是否簽署該「聲明」及確立有關承諾,可見有關人等早知做法有問題,更企圖以此逃避刑責,但仍照樣於去年7月11日及12日舉行所謂的「初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