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早在百年前,他們就開始「海淘」了!

大公文匯全媒體 大公文匯
2020年12月20日 15:18

图片


穿改良式喱士泡泡袖旗袍,燙嫵媚的西式鬈髮,用旁氏護膚品保養;喝先施公司的汽水解渴,打穗港長途電話溝通聯絡;帶摺疊相機外遊打卡風景名勝,用便攜式手搖電影機在家欣賞大片……20世紀初,無數「來佬貨」(舶來品)和先進技術通過香港等地進入廣州,琳琅滿目,海淘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時尚是個輪迴,民國海淘洋貨,見證了百年浪漫。


图片


文/黃寶儀


今天的小姐姐用護膚開啟元氣滿滿的一天,這也是百年前民國摩登女郎每一天的正確打開方式。大公報記者在《民國海淘生活──廣東二十世紀初的洋貨風潮》看到了一張中西合璧的木製梳妝台,吸引記者目光的是台面上放置着的各種瓶瓶罐罐,廣東省博物館策展人劉莉說這都是民國時女士使用的各種護膚品、化妝品和香水等,當中還有大家至今都非常熟悉的旁氏護膚品和唇膏。


图片

民國時女子梳妝台上放滿了護膚品、化妝品和香水(大公報記者黃寶儀 攝


完成了護膚的例行工作,民國摩登女郎打開衣櫥,開始挑選出門穿的衣裙。和封建社會大門不出的閨閣女子相比,民國時對女子的要求寬鬆了不少。從流傳至今的各種廣告畫可以看出,民國時的廣州女子髮型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俏麗短髮和西式鬈髮成了最摩登的髮型。同時,她們還喜歡穿各種改良旗袍,外搭一件大翻領西裝顯得大氣時尚,配上一件短袖西裝、戴上手套又格外英姿颯爽。


图片

民國時期的男女改良服飾(資料圖片)


中西合璧,可謂是當時民國摩登服飾的一大特色,當時男士留着中分頭或者大背頭,穿着的長袍馬褂和西裝,女士穿布襖黑裙和各式改良旗袍。不過,在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民國,「易服」引起眾多的討論,一直到民國尾聲《國民服制條例》出台才算正式確定。


與「易服」同時進行的,是文明禮儀的推廣,當中最為典型的要數文明婚禮開始流行。這是一套吸收了西式婚禮和中式婚禮各自精粹而創造出的一種新式婚禮。原來,初期的文明婚禮在儀式、服飾、交通、宴請各個方面都存在隨意混搭的中西元素,1928年民國政府制定《婚禮草案》以規範文明婚禮的規程。其中,關於服飾就有明確規定:新郎或穿燕尾服、白襯衫、皮鞋,或穿長袍馬褂、便鞋,新娘則穿白長裙、披罩紗、穿皮鞋。從此,浪漫的喱士白色頭紗成了無數美好愛情故事的見證。


图片
省港長途電話 顯示交流頻密

現在的人喜歡用「住洋樓、養番狗」來形容富裕的小資生活,其實這也是民國時期極為優渥的生活寫照。和中西合璧的摩登服飾流行一樣,民國廣州人開始使用玻璃雙芯煤油燈、中西合璧電台燈,在傢具和生活用品上體現出高度的中西交融。


展覽現場,1929年省港長途電話線路工程合同吸引了記者的注意。在民國要安裝一台家庭電話並不是容易的事情,很多家庭買得起也用不起,因此大多用於商業用途。不過,當時廣州與香港聯繫密切,廣九鐵路的聯通帶動兩地更頻繁的經濟與貿易往來,因此當時兩地也開始鋪設長途電話線路,以供溝通之用,據劉莉介紹說這也是當時國內極為少數的長途電話項目。


图片
穗斥巨資 引入平治消防車

同樣引人矚目的還有一套《防電及施救法》和三支長筒消防水槍。原來,當時不少有錢人都安裝了電路,但人們對用電的危險性認知尚淺,因此電力公司在提供服務的同時也積極向市民普及觸電施救等知識。廣州還花了大價錢從國外引進消防設備,包括德國平治滅火車、機動救火機等,消防實力處於當時國內領先地位。


民國時期省港澳地區的市民生活遠比今天人們想像要豐富且新潮,大量洋貨的進入也推動科技的創新,到了民國中後期,質優價廉的國貨以價格優勢打開市場,也推動了民族工業的發展和壯大。劉莉表示,外國很多先進產品、技術當時都是通過香港等地進入,一些民族工業企業也紛紛在廣州、香港等地設廠設辦事處發展業務,從學習模仿到創新製造,粵港澳協同發展早有成功範例。隨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進,今天回顧百年前省港澳交流合作,可以激勵灣區工業繼續通過引進高新技術和交流合作,進一步發展並讓「中國質造」得到更多認可。


图片
約會多姿彩 摺疊相機留倩影

图片


民國時男女約會到底可以有多新潮?打電話到酒樓預訂座位,提前一天聯繫汽車公司預約好代步的汽車,帶着可以組裝的留聲機到戶外邊聽音樂邊遊玩,回到家裏還可以用便攜式手搖電影機觀看影片……浪漫不分時代,民國的摩登男女娛樂方式也是分外多姿彩,可謂是超出想像。


無論是影視作品還是流傳下來的照片,黃包車都是民國時一個最廣為人知的符號。廣東省博物館策展人劉莉說,儘管民國時期的交通工具從黃包車、汽車到有軌電車、電船,還有剛起步的民航業,無一不打破傳統,使當時市民的生活進一步提速。


不過,民國時最受歡迎的交通工具,依然是便宜又可以「揚手即停」的黃包車,而汽車雖然也像今天的的士一樣,但是採用預約制度,需要提前一天打電話到汽車公司預約行程。同樣採用預約制的還有不少的酒樓食肆。一張「大同大酒家」的廣告上,就特意寫上了訂座電話,無論是商務洽談還是情侶約會,都可以提前做好安排。


現代人喜歡精緻小巧的物件,民國時的百姓也不例外。可以摺疊的相機,讓男女約會時輕便出動,同時又能隨時打卡各種名勝古蹟;配件可以拆卸全部放入箱子的留聲機,如同今天的藍牙音箱一樣便攜,隨時可以帶到不同的地方欣賞音樂;比巴掌大一點的柯達手搖電影機,在家就實現了影片播放,與今天的家庭影院相比也是毫不遜色。


图片
慳錢靠食譜 天價西餐DIY

图片


隨着網絡和小視頻的發展,看視頻學烹飪已經成為很多年輕人生活的一部分。百年前的民國廣州人,雖然沒有視頻教學,仍有各種西式菜譜的書籍充當美食秘笈。


現在的情侶喜歡在西餐廳約會,而民國時吃西餐是一件非常有儀式感的事情。廣州美食,向來以中西兼容並包着稱,日本料理、韓國菜等如今是隨處可見,而這些外來的「番菜館」其實早在19世紀中後期便在廣州出現,20世紀30年代西餐更是進入大發展時期。


图片

民國時的酒樓食肆很有廣告意識,圖為中華茶室美點期刊(資料圖片)


廣州早茶盛名在外,和民國時茶市幾分錢的「一盅兩件」相比,西餐可算是「天價」了,一頓西餐要花上10元左右。不過,昂貴的價格不能阻止務實主婦追逐潮流的腳步,去不了西餐廳,那就自己學着做。當時,各種西式食譜集結成書銷售,本地的醬料廠也紛紛生產咖喱、鮮番茄汁、芥末等西式調料,百貨還引進了絞肉機、打蛋器等廚房用具,主婦們紛紛購買食譜,對照着在家煮西餐,也是一大樂事。


除了西餐,很多西式廚具也進入到民國時期的廣州百姓家庭,高壓鍋正是其中之一。上世紀40年代的高壓鍋,外觀看起來與今天差距不大,據介紹這正是高壓鍋的經典設計,此後的款式基本在此基礎上進行改良。不過,最特別之處在於它搭配了一本127頁的說明書,當中包括了可以使用高壓鍋烹飪的各種菜譜,這為中西融合菜進入百姓家庭起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

大文新聞網  報道


往期推

香港藝人是怎麼過聖誕的?

香港疫苗的盼與憂

報界宗師張季鸞

图片

图片

夜讀 · 目录
上一篇報界宗師張季鸞下一篇香港·愛情·家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大公文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