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德武
四年前的美國大選,特朗普當選令舉世震驚,許多人痛不欲生、痛哭流涕。四年後的今天,我們同樣目睹了一些美國人在拜登發表勝選感言時的喜極而泣。
「噩夢終於結束了」,這是美國7500萬選民的強烈感受。但仍有7000多萬選民不這麼認為,他們把特朗普視為挽救美國的唯一希望,並堅定站在他一邊,這就是為什麼特朗普不願放下法律武器、不向拜登認輸的重要原因。
四年前,筆者提出美國迎來的是「特朗普時刻」還是「特朗普時代」的命題,那麼四年後美國選民給出了答案。特朗普只是美國歷史長河中的一個短暫瞬間或「時刻」,書寫了一段極富爭議的醜陋歷史,注定成就不了一個「時代」。
有人說,這次美國大選是對特朗普的一次公投;也有人說,這次大選本質上是超越兩黨政治的美國民粹主義與精英主義的對決;更有人說,這次大選是人性中有關同情與冷酷之間的靈魂較量。
該是給特朗普這四年蓋棺論定的時候了,雖然2016年特朗普是披着共和黨外衣、「借殼上市」的總統,但共和黨精英並沒有廣泛認同他,只是選擇了保持沉默。特朗普的我行我素也給共和黨打下了無法輕易磨滅的烙印,同時留給共和黨一筆豐厚的政治遺產,既有需要發揚光大的,更有急需清理的政治遺毒。
第一大遺產莫過於在任期間任命了三位聯邦大法官,從而將保守派與自由派在高院之比牢牢地鎖定在6比3的比分上,對美國政治生態的影響將長達幾十年,根本不用擔心美國國家顏色的問題,至少保守主義還將是美國社會的底色。
第二大政治遺產無疑加劇了美國的分裂。客觀地說,美國的分裂不是從特朗普開始的,因為他的當選,本身就是美國分裂的產物。這次美國大選投票這麼踴躍,充分說明美國的極化現象已到了十分危險的臨界點。膜拜特朗普的人,把特朗普形容為「天選之子」,而反對特朗普的人認為,他下台之後不僅要把牢底坐穿,而且逝後還要下地獄,美國人的兩極反應對應的是美國政治光譜中的兩極。
第三大政治遺產是讓美國第四權力──媒體的信譽遭到了徹底的摧毀。特朗普這幾年與主流媒體為敵,並徹底地將之污名化,假新聞是特朗普的口頭禪,以至於他的支持者們也整天把CNN、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說成是假媒體。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當今年2月初參議院宣布特朗普彈劾案不成立時,特朗普舉着《華盛頓郵報》向記者炫耀,這時候《華盛頓郵報》變成真媒體了。所以假與不假,還是要看這些媒體是不是維護特朗普。正因為如此,特朗普對霍士新聞、紐約郵報、華爾街日報等媒體高看一眼。極具諷刺意味的是,這些親特朗普媒體眼看他大勢已去,也紛紛倒戈,特朗普頓時成為孤家寡人。不過,特朗普的傷害已經形成,主流媒體今後要想恢復名譽,摘掉「假新聞」的帽子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第四大政治遺產是通過「推特治國」,增加了美國政治透明度,也算是把華盛頓的政治沼澤抽乾了一半。特朗普上台以來,一直以「推特治國」、「行政令治國」、「家族治國」而聞名。白宮官員最害怕的就是特朗普半夜三更發個推特,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說法讓新聞官員疲於奔命。工作人員再怎麼勤快,也趕不上特朗普發推速度,於是大家聽之任之。這幾年來,特朗普的推特不僅起到引領話題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成為連結選民與自己的風箏線,它可以起到動員選民、發號施令的作用。沒有推特,我們無法想像世界上這麼多人了解到了白宮的決策內幕。
第五大政治遺產就是對華發動了新冷戰。美國前副國務卿鮑威爾說過,每屆美國總統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戰爭。看來屬於特朗普的戰爭就是對華發動了一場「新冷戰」。特朗普大搞單邊主義、排外主義以及「原則性現實主義」,對國際秩序及國際機制的破壞達到了新高度,也把中美關係推向了歷史的低點。
留給拜登的不僅是「兩個美國」,而且有一個不分種族、邊界及地位高低的新冠病毒尚待消滅。候任副總統哈里斯強調「希望、團結、尊嚴、科學、真相」是這次選民追求的核心價值。候任總統拜登在講話中強調,美國人民需要療傷,投給不同的候選人並不意味着我們彼此就是敵人。國際層面何嘗不是如此呢?
馳騁華盛頓官場50年的拜登,其規則意識肯定比特朗普要強得多,國際秩序的本質之一是遵守規則。大國之間的競爭是常態,最關鍵的是讓這種競爭建立在規則基礎之上,而不是動輒就掀翻桌子,從世界各國領導人對拜登祝賀的速度中就可大致領略到全球對特朗普的好惡。對中美關係而言,也面臨着雙邊關係重啟的新機遇。丟掉幻想,不失理想,應是我們設定的底線與高線。